[实用新型]多功能风扇机无效
申请号: | 01216036.9 | 申请日: | 200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4664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9 |
发明(设计)人: | 林钧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钧浩 |
主分类号: | F04D29/44 | 分类号: | F04D29/44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露晶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风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换气、消暑纳凉的多功能风扇机,属于空气调节器类技术领域。
现在人们使用的电风扇和换气扇多数都采用轴流式风机,轴流式风机虽然有风量大的优点,但其效率低,且功用单一;部分换气扇虽然也有采用一般离心式风机,但一般离心式风机风量小,功用更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量大,效率高,功用多的多功能风扇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多功能风扇机,包括有机壳、叶轮、风扇机进风口,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有周边鼓风嘴,周边鼓风嘴设在机壳上,其入口跟机壳内气流通道连通,并且入口的气流流向跟通道内的气流流向同向,其出口跟机壳外界连通。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已有的风机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对已有的风机采用离心式,风机进风口可为单面,也可为双面,其叶轮叶片根据需要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形式,但对机壳内部气流通道却不能采用单纯扩张式的,而应采用等横截面式或收缩式,或其他不等横截面的气流通道等,以便于周边鼓风嘴能有力地向外鼓风喷射。
周边鼓风嘴是相对风扇机进风口而言,即周边鼓风嘴设在风扇机进风口以外的机壳部位上,故称周边鼓风嘴(下面的周边吸风嘴含义同此)。
周边鼓风嘴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部件,主要功能是将机壳内经叶轮加工的高速高能量气流均匀而充分有力地鼓吹到外界空间。周边鼓风嘴可以为直短管式、弯短管式,也可以为气孔式或窄缝式等不同结构形式。周边鼓风嘴可以设在机壳圆周边缘上,也可以设在机壳侧壁上(可以单独设在一侧,也可以同时分别设在机壳两侧),设在机壳侧壁上时,其与机壳圆心的距离应比风扇机进风口与机壳圆心的距离大,一般应设在机壳圆周侧壁上。周边鼓风嘴的出口方向根据需要可以任意选定,或与机壳内旋转气流切线方向一致,或与之成一交角等多种形式。周边鼓风嘴的数最可以任意设置(一般不得少于两个)。
为了能增大风扇机的风量,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周边吸风嘴,周边吸风嘴的出口与机壳内气流通道连通,并且出口的气流流向跟通道内的气流流向同向,其入口与机壳外界环境连通;周边吸风嘴设在机壳圆周边缘上或机壳侧壁上,可以单独设在机壳一侧壁上或两侧壁上,也可以和周边鼓风嘴交叉而混合设在机壳圆周边缘上或侧壁上,可根据需要而任意选定。
同周边鼓风嘴一样,周边吸风嘴可为直短管式、弯短管式,也可以为气孔式或窄缝式等多种结构形式。根据需要,周边吸风嘴的数量可以任意选定,可以是跟周边鼓风嘴等数量的,也可以是不等数量的。周边吸风嘴入口方向可以与周边鼓风嘴出口方向成一交角,也可以平行,所谓平行,是指周边吸风嘴入口指向与周边鼓风嘴出口指向平行却又不顺向,如分居同一切线两处而各自指向一方,或分居机壳两侧而各自指向机壳两侧外相反方向。按照上述方式设计,将可以使周边鼓风嘴和周边吸风嘴工作时,鼓风和吸风互不干扰,以便整个机体能正常而有效地运转。
周边鼓风嘴入口气流流向与周边吸风嘴出口气流流向都跟机壳内气流通道的气流流向同向(包括旋转气流流向和沿切线方向直射气流流向),这里讲的同向,是指跟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完全同向和跟气流通道内的气流形成不同交角的斜同向两种方式。工作时,由于周边鼓风嘴入口气流流向跟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同向,故而气流可很便利地进入周边鼓风嘴而被排于机壳外部;同时,由于周边吸风嘴出口气流流向跟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同向,高速气流不但不能进入周边吸风嘴,相反地,高速气流还要在周边吸风嘴出口处形成负压,从而促使外界气体通过周边吸风嘴被吸入机壳内,汇集于气流通道里。
多功能风扇机工作时,由叶轮加工的高速高能量气流经周边鼓风嘴充分而有力地鼓风喷射,周边鼓风嘴喷射出的空气射流组成一个较大内径的气流束,这较大内径的气流束将可以促使更大范围的空间气体流动,从而达到改变局部空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起到通风换气、消暑降温的作用。由于多功能风扇机还设有周边吸风嘴,周边吸风嘴利用叶轮加工后的高速高能量气流的负压作用吸进外界气体,再经周边鼓风嘴鼓风喷射,这样,可以使风扇机风量增大(一倍或几倍地增大),风量增大后,其喷射的高速射流束将可以促使一定范围的空间气体更快地流动,从而取得更理想的通风换气、消暑降温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钧浩,未经林钧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60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