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17095.X | 申请日: | 2001-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607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1 |
发明(设计)人: | 蒋耀军;沈冬祥;黄一新;胡永平;王裕斌;郑宝礼;刘东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 |
主分类号: | F01P3/00 | 分类号: | F01P3/00;B63H11/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江南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03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系统的冷却装置。具体说,是浅吃水汽艇、自行舟桥等船舶的动力系统冷却装置。
汽艇、自行舟桥等船舶,常需在含有大量泥沙、水草及漂流物的浅滩航行。其动力系统的冷却大都采用复式冷却,即利用舷外水泵将河(湖)水抽入艇内,并经过过滤器、舷内热交换器来实现动力系统循环水的冷却。采用这种方法,虽然也能实现动力系统循环水的冷却,但由于河(湖)水需经过舷外水进水门(海底门)、舷外水水阀(海底阀)、循环水冷却器(舷内热交换器)、舷外水泵(海水泵)和舷外水过滤器等,水草及漂流物易堵塞舷外进水口,泥沙易沉积在过滤器中,从而引起断水,使汽艇、自行舟桥等船舶的发动机过热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不会出现断水情况,不会损坏发动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包括齿轮箱冷却器,发动机内的机油冷却器和发动机的内置淡水泵,其结构特点是齿轮箱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与发动机的出水口间接有舷外冷却器和舷外水管,该舷外冷却器和舷外水管分别安装在船舶推进器的进水口处和船舶的外侧。膨胀水箱设置在船舶的甲板上,其透气口和补水口分别通过水管与发动机的出水口和进水口相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器设置在船舶推进器的进水口处,且其进水口通过舷外水管与发动机的出水口相接,从而形成闭式舷外冷却方式,利用河(湖)水在船舶的舷外直接对动力系统实施冷却,不会出现断水、发动机过热而损坏的情况。又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方法,省去了舷外水进水门(海底门)、舷外水水阀(海底阀)、循环水冷却器(舷内热交换器)、舷外水泵(海水泵)和舷外水过滤器等装置,不仅大大简化了结构,还可节约制造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包括齿轮箱冷却器12、发动机内的机油冷却器6和发动机的内置淡水泵10。齿轮箱机油冷却器12的出水口与发动机的进水口11相连接,其进水口与发动机的出水口5间接有舷外冷却器1和舷外水管3。其中,舷外冷却器1是用紫铜管制成的管排式冷却器,设置在喷水推进泵进水口15内。齿轮箱机油冷却器12的进水口与舷外冷却器1的出水口13间、舷外冷却器1的进水口2与舷外水管3的出水口以及舷外水管3与发动机的出水口5间,均通过船舱14内的舷内水管4相连接。在船舶的甲板上还安装一膨胀水箱9,该膨胀水箱上加工有透气口7和补水口8,其中的透气口7通过舷内水管4与发动机的出水口5相接,补水口8通过舷内水管4与发动机的进水口11相连。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在使用状态下,舷外冷却器1安装在船舶底部喷水推进泵的进水口15内,而舷外水管3安装在船舶的一侧。
由此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冷却装置,不需将舷外水抽入艇内,系统循环水可用清洁的软水由膨胀水箱9加入。当发动机工作时,其内置淡水泵(10)将循环水通过舷内水管4和舷外水管6压入管排式舷外冷却器1中,舷外冷却器1中的循环水与河(湖)水进行热交换,使循环水的温度降低。被冷却了的循环水进入齿轮箱机油冷却器12和发动机中,从而使齿轮箱和发动机得到充分的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70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气机的无声自动排水器
- 下一篇:冲纸槽架出纸轴辊的刮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