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发射器无效
申请号: | 01217501.3 | 申请日: | 2001-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782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0 |
发明(设计)人: | 胡继先;杨志纯;陈梅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威凯莱光电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08 | 分类号: | H01S3/08;G02F1/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发射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发射器,特别是配套光纤通讯、光盘制造、条码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工程和大地测量仪器的激光二极管的发射器。
随着半导体激光管的研究发展,至今已大规模生产激光二极管商品,但由于从激光二极管发射出来的一个垂直方向发散角很大,而水平方向发散角较小的非对称性光锥,经准直透镜形成截面为长椭圆形的平行光。为达到传输信号逼真的要求,有的发射器采用截取式,即遮挡上、下端以使截面达到近似圆形的光锥,这种方法,虽然使传输信号近似逼真,但造成能量损耗。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设计一种不损失能量,且传输信号逼真的激光发射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激光二极管光源、准直物镜,并在准直物镜后方设两只棱镜,两只棱镜的主截上的光线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
上述准直物镜的各折射面设有增透膜。
上述两只棱镜的折射面也设有增透膜。
准直物镜与激光二极管光源间设有对焦装置。激光二极管光源连接在一稳功率电路上。
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两只棱镜,将水平方向窄的光束加以单向放大,而垂直方向则保持不变,使得最后发射出的光束为近似于圆形截面,保证了信息传输的逼真性,且能量损耗小,信息的还原性得以提高。在准直物镜与棱镜的折射面设增透膜,以有效减少光的反射现象,提高透过率。
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中,1棱镜(一)、2平凸透镜、3弯月透镜、4补偿平板、5密封压圈、6大管套、7激光二极管、8弹簧、9镜管、10隔圈、11内压圈、12外压圈、13镜筒、14档圈、15连接轴、16后支撑、17内隔圈、18前支撑、19电路板、20连接套、21紧套、22压盖、23导线、24棱镜(二)、25螺钉。
镜管9内设由补偿平板4、弯月透镜3、隔圈10和平凸透镜2组成的准直物镜。在镜管9内,于平凸透镜2的后方通过螺纹固定内压圈11。
激光二极管7通过密封压圈5连接在大管套6的一端,弹簧8套在镜管9外,并置于大管套6内,在大管套6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外压圈12连接。通过调整外压圈12,使极光二极管7的发光点位于准直物镜的焦点处。
大管套6由螺钉25以及缩醛胶液装配定位在连接套20内。电路板19也固定在连接套20内,电路板19的电源导线23通过外套管及紧套21、压盖22固定在连接套20的底座上。
镜筒13与连接套20以螺纹连接。两只前后设置的棱镜(一)、(二)1、24分别通过设置在镜筒13内的前支撑18和后支撑16固定在镜筒13内,并使两个棱镜的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在前支撑18与后支撑16间设内隔圈17,以保持前、后支撑的相对位置,通过内套连接轴15、螺纹连接档圈14固定于镜筒13内。
上述两棱镜、平凸透镜2、弯月透镜3、补偿平板4的各折射角面设有增透膜。
稳功率电路包括10V-10μF电容C1、10KΩ电阻R1和R2、9-10Ω电阻R3和R4、6.3V-4.7μF电容C2、CC41-10V-1μ电容C3、3Ω电阻R5、HJC1815三极管V1、TLV2721IDBV运放N1、LM4041BIM3-1、2电压基准N2、激光管DL-3038-011HL6312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威凯莱光电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扬州威凯莱光电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7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维运动混合机摩擦轮防护装置
- 下一篇:活页夹底座与夹器的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