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丙烯聚合釜无效
申请号: | 01217805.5 | 申请日: | 200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4728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23 |
发明(设计)人: | 浦纪寿;赖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力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3/04;B01F7/1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4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 聚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丙烯聚合釜,尤其是指一种双螺带搅拌装置的丙烯聚合釜。
丙烯聚合釜主要用于物料的聚合反应以生产聚丙烯。在现有技术中,丙烯聚合釜为单螺带搅拌结构,因这种结构的不对称性,产生的径向不平衡水平推力,使搅拌轴的径向摆动量大,影响填料密封的寿命;且夹壳横梁为等截面结构,搅拌阻力大;另外,现有的单螺带底叶片搅拌范围小,且不充分,催化剂沉积于釜底,易产生暴聚,致使物料结块,影响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丙烯聚合釜,使其与单螺带搅拌装置的丙烯聚合釜相比,在不提高搅拌消耗功率的前提下,对物料的搅拌更充分,搅拌轴的径向摆动量更小,且底叶片形状简单,便于加工制作,解决物料暴聚结块问题。
其主要技术方案是在桶形的夹套内有内筒体,内筒体的上、下端分别为上封头与釜底封头,在上封头的上面紧固连接减速机,减速机的主轴在上封头的中心穿过上封头进入内筒体,并利用夹壳联轴器连接搅拌轴,在搅拌轴上利用夹壳连接螺带叶片,在上封头上设置加料口,在釜底封头上设置放料口,其特征是螺带叶片为双螺带叶片,两根螺带叶片以搅拌轴为对称中心,对称而均匀地以螺旋状连接于一根根夹壳上。
夹壳是一种符合等强度原理的变截面结构,其截面自外端至内逐渐增大,在搅拌轴的下端利用夹壳与底夹壳对称地连接两根底叶片,每根底叶片的一端位于中部的底夹壳上,另一端位于夹壳的外端,其中间以带状盘旋而上。
在夹套与内筒体间的内筒体外壁设置以螺旋状盘旋上升的导流片,并在夹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出、进水管;在内筒体内沿周向均布呈轴向放置的指形管,每根指形管由内、外管组成,内管的下端开口,并伸至外管底部,内管的上端与安装于内筒体上部的进水口连接,外管的上、下两端封闭,外管的上部与安装于内筒体上的出水口连接。
在釜底封头的底部中央设置下凸缘,在下凸缘内形成放料口,在搅拌轴的下端连接小刮刀,该小刮刀伸至放料口内;在上封头上设置用于安装检修用的人孔,在内筒体上设置用于测量釜内温度的测温口,在主轴与上封头的连接部设置上凸缘与填料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双螺带叶片,其结构对称,消除了径向不平衡水平推力,使搅拌轴的平衡性好,从而减少了搅拌轴的径向摆动量,延长了填料密封的寿命,优化加大了双螺带叶片的螺旋角,对物料的搅拌更充分、更均匀;采用等强度理论对夹壳的结构进行变截面优化设计,大大降低了夹壳对物料的阻力,使搅拌消耗功率与单螺带搅拌装置的丙烯聚合釜相比不增加;由于底叶片具有螺旋升角,搅拌时对物料有向上的提升力,优化后的结构形状,使底叶片制作简单方便,底夹壳的形状与釜底封头的形状相吻合,使釜底的物料都能得到搅拌,利用底叶片与底夹壳的复合作用,使物料及催化剂向上翻并使搅拌均匀,无死角,确保物料不产生暴聚结块,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双螺带叶片及底叶片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向图。
图4为原有的丙烯聚合釜结构图。
图5为原有的单螺带叶片及单螺带底叶片俯视示意图。
如图1所示:
在桶形的夹套8内有内筒体7,内筒体7的上、下端分别为上封头5与釜底封头10,在上封头5的上面紧固连接减速机1,减速机1的主轴2在上封头5的中心穿过上封头5进入内筒体7,并利用夹壳联轴器6连接搅拌轴13,在上封头5上设置加料口27,在釜底封头10上设置下凸缘(23),在搅拌轴13上利用一根根均匀布置的夹壳14连接两根螺带叶片15,构成双螺带叶片,两根螺带叶片以搅拌轴13为对称中心,对称而均匀地以螺旋状连接于一根根夹壳14上。
夹壳14是一种符合等强度原理的变截面结构,其截面自外端至内逐渐增大,这种结构在保证夹壳强度的前提下,可尽可能地减少夹壳的横截面,从而减少夹壳在运转时的阻力,在搅拌轴13的下端利用夹壳14与底夹壳11对称地连接两根底叶片12,每根底叶片12的一端位于中部的底夹壳11上,另一端位于最下面的那根夹壳14的外端,底叶片的中间以带状盘旋而上。
在夹套8与内筒体7间的内筒体7外壁设置以螺旋状盘旋上升的导流片24,并在夹套8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出、进水管16、20,将热水或冷水自进口进入,经导流片后从出水管排出,以便升高或降低釜内温度。
在内筒体7内沿周向均布呈轴向放置的指形管9,每根指形管9由内、外管组成,内管的下端开口,并伸至外管底部,内管的上端与安装于内筒体7上部的进水口26连接,外管的上、下两端封闭,外管的上部与安装于内筒体7上的出水口25连接,将冷水自进口通入,再经内外筒间至出口排出,以便降低釜内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力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力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78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灭火塑胶片
- 下一篇:用于穿透壁结构的穿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