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造植绒纱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17921.3 | 申请日: | 200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672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裕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裕兴 |
主分类号: | B05D1/16 | 分类号: | B05D1/1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8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植绒纱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植绒设备,尤其是指一种制造植绒纱的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植绒通常是在织物上进行的。将原来光滑、单薄的织物植上一层绒毛后,用手摸上去会有一种很舒服的毛茸茸的感觉,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原来的手感,提高了织物的档次。但这种在织物上植绒的方式通常只适用于大面积、单色调的场合,当需要在织物上植出比较精美的图案时,就需要借助于模板等装置后方能完成,并且,这种在织物上植绒的方式,也只是在织物的表面植上一层绒,并不涉及到织物的内部。
为此,有人设想在单根纱线上植绒后,再将这种植绒纱线编织成织物,这时就可随心所欲地按要求编织出各种图案。但是,现有的这种在纱线上植绒的设备由于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使用效果以及设备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制造植绒纱的装置,以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简化操作。
其主要技术方案是本装置由放纱架、上胶装置、植绒装置、烘房及落纱架组成,其特征是在植绒装置中,落绒槽位于植绒室的上部,在植绒室内设置静电场,该静电场由分别位于上、下部的静电负极与静电正极组成,待植绒纱从静电正、负极间通过。
在所述上胶装置中,储胶槽安装于支架上,在储胶槽内设置上胶滚筒,待植绒纱于上胶滚筒与储胶槽间通过。
在烘房中,加热器位于上部,风咀位于下部,在加热器与风咀间利用送风管相互连通,待植绒纱在风咀的上方通过,且整个装置成直线状布置。
在放纱架中,在框架上均匀地安装有一个个放纱杆,在放纱杆上放置绕有待植绒纱的纱筒;在落纱架上安装有一个个成品纱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植绒室仅由落绒槽与静电场构成,且落绒槽位于植绒室上部,利用绒的自重落入静电场内,再利用静电作用,使绒落到涂有胶的纱线上,完成植绒过程,而在现有技术中,绒放置于一个位于侧面的槽内,利用输送带将其送至植绒室内,再利用送风装置将其吹至静电场内,结构比较复杂,相比之下本装置则简单得多,且由于绒从上往下落时,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又会向上,如此上上下下地在植绒室内循环,增加了绒与纱线的接触机会,因而,效果又优于其他装置;其次,所述烘房的加热器位于上部,风咀位于下部,再在加热器与风咀间利用送风管连通,有利于热空气的循环流动,提高烘干效率,且由于整个烘房成直线状布置,不会使刚植在纱线上绒毛变形,因为刚刚植过绒的纱,其绒与纱的连接仅靠胶的作用,其连接强度比较低,如果在此时将其弯曲,则会压瘪绒毛,且再也无法使其恢复成垂直状,影响植绒效果;第3,放纱架为多头放纱,可同时进行多根纱线的植绒,提高了产量及生产效率,节约了能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植绒室结构图。
图3为烘房结构图。
如图所示:
本装置由放纱架1、上胶装置3、植绒装置4、烘房5及落纱架组成,在植绒装置4中,落绒槽11位于植绒室20的上部,在植绒室20内设置静电场,该静电场由分别位于上、下部的静电负极12与静电正极13组成,待植绒纱14从静电正、负极13、12间通过。在上胶装置3中,储胶槽9安装于支架10上,在储胶槽9内设置上胶滚筒23,待植绒纱2于上胶滚筒23与储胶槽9间通过,上胶滚筒23可以蘸到储胶槽9内的胶,当纱线2在滚筒23上经过时,便将胶涂在纱上,其结构简单而合理。在烘房5中,加热器16位于上部,风咀18位于下部,在加热器16与风咀18间利用送风管17相互连通,待植绒纱19在风咀18的上方通过,且整个装置成直线状布置。在放纱架1中,在框架21上均匀地安装有一个个放纱杆22,在放纱杆22上放置绕有待植绒纱2的纱筒。在落纱架8上安装有一个个成品纱筒7,以便于卷绕成品纱6。图3中的15为烘房的保温层,以免热量散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裕兴,未经张裕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79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乐、照明两用雨伞
- 下一篇:具有蒸汽净化装置的蒸馏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