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使用者身份识别卡无效
申请号: | 01218408.X | 申请日: | 200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695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2 |
发明(设计)人: | 高崧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崧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汇泽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若华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北三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使用者 身份 识别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在特定距离内确认计算机使用者身份的识别卡。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已普遍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数据及处理过程的安全性已成为人们迫切关注和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某些涉及金融、机密的重要领域,都需要计算机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验证,通常的方法是在每台计算机上设置和输入各种形式的密码,或通过磁卡、指纹等其它手段,以确认使用者的身份和其在工作期间内的责任。但这些方法只能限定使用者进入工作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合法的使用者一旦短时间离开操作现场,而又忘记了退出工作系统,会给非法使用者的操作造成机会;如果频繁的进入和退出工作系统也会给工作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特定距离内确认计算机使用者身份的识别卡,当佩带识别卡的使用者启动计算机时,配合连接在计算机上的接收装置,能在识别和确认了使用者的身份后,允许其进入工作程序,而非法使用者启动计算机后,该识别卡会向计算机发出报警,禁止其进入;当使用者离开计算机时,该识别卡会通知接收装置采取自动锁死键盘或屏幕保护的措施,有效防止其他人观看屏幕内容或通过键盘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只有当使用者重新回到计算机旁,才能恢复到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低功耗单片机(1)、无线通信发射单元(2)和电池(BTA),其中低功耗单片机(1)的数据发送端(TXD)与无线通信发射单元(2)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电池的正极分别与低功耗单片机(1)的电源端和无线通信发射单元(2)的负载端相连。低功耗单片机(1)定时产生经过编码和加密的信息,并经无线通信发射单元(2)发射出来,通过另一与计算机标准接口相连的信息接收装置,控制计算机的使用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无线通信发射单元(2)所发射的信号可以是无线电信号或红外线信号;识别卡为一种双层卡式结构,电路部件贴装在卡的内部,识别卡的双层卡可以全封闭固定连接在一起,也可以通过卡扣或滑槽活动连接在一起;当无线通信发射单元(2)所发射的信号为无线电信号时,其发射频点的范围是13.56MHz—5GHz。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体积小、使用方便:由于电装工艺采用表面贴装技术,电池采用薄型锂电池,物理尺寸小,便于佩带。
2、自动识别、安全度高:识别卡与接收装置处于连续工作状态下,当使用者离开计算机并超过信号检测范围时,计算机会自动受到保护,不用人为干预。
3、功耗低、寿命长:由于采用低功耗的单片机和高性能的锂电池,以及通过单片机检测电池的功耗,使用寿命可达三年以上;如果扩大通信距离,可采用大容量电池或在需要时更换电池。
4、频带宽、性能稳定:在采用无线电通信方式时,其频带宽,频点可调,经过合理的数传协议、编码和加密算法,使该识别卡运行稳定,尤其是在计算机密集环境下具有抗干扰能力。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红外通信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线电通信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符号说明如下:
1、低功耗单片机 2、无线通信发射单元
3、卡面A 4、卡面B
5、电路部件 TX、天线
BTA、电池 D、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CA、CB、电容器 L、电感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识别卡制作成封闭式胸卡,可佩带在计算机使用者的身上,其电装工艺采用表面贴装技术,以减小和减薄电路板尺寸,该卡的体积长×宽×厚为85×55×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崧,未经高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84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提供负氧离子的文具盒
- 下一篇:一种密封式多功能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