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央处理单元的插引式散热器无效
申请号: | 01219925.7 | 申请日: | 2001-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761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06 |
发明(设计)人: | 林清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清彬;顾军夫;许锡纲 |
主分类号: | H01L23/34 | 分类号: | H01L23/34;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娅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 处理 单元 插引式 散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中央处理单元的插引式散热器。
习知的中央处理单元CPU散热器,一般包含连设有鳍片的散热座,由一冷却风扇吹驱冷风以冷却,散除由CPU所传导出的热量,一般散热座(heat sink)是由铝合金制作的,铝合金材料较轻,但热传导率逊于铜材。但若以铜材制作CPU的散热座则叉嫌其笨重,使CPU散热器的发展受到一些限制。
本实用新型人有鉴的此,乃加研究改良,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新颖中央处理单元的插引式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央处理单元的插引式散热器,令一紧接中央处理单元CPU的散热座体直接穿入、插接一铜棒(或杆、条、或管)使CPU所生的热除传经散热座体所连设的散热鳍片由鳍片及冷却风扇散热冷却外,由所插接的铜棒更能有效地传导出热量,经散热鳍片、冷却风扇冷却、散热;铜棒本身已突伸、裸露于冷却风扇的冷却空气流中,强制热交换更进一步冷却、散热,以提高CPU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央处理单元的插引式散热器,包括:紧接于中央处理单元CPU的散热座体,连设于散热座体上的多数散热鳍片;以及架设于该等鳍片上或邻接该散热座体的冷却风扇;该散热座体穿入、插接有至少一导热插棒,该导热插棒的里端紧邻CPU,而其外端则突伸、裸露于所述散热座体之外。
所述导热插棒外端介于该散热座体、散热鳍片及冷却风扇所界定的冷却空间之内。该导热插棒可为铜棒、铜杆、铜条或铜管。该导热插棒也可为热管。
所述散热座体可为一圆柱或圆筒形,其径向连设有多个散热鳍片,该等鳍片的自由端连设于所述的冷却风扇,该导热插棒穿设于该圆柱形座体的中央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其一,由于导热插棒穿经散热座体而达CPU或与CPU接触的导热胶,使CPU所生的热除传经散热座体所连设的散热鳍片由鳍片及冷却风扇散热冷却外,由所插接的导热插棒更能有效地传导出热量,经散热座体1、鳍片2、冷却风扇4冷却、散热。其二,由于导热插棒直接突伸、裸露的于冷却风扇的冷却空气流的中,与冷空气“热交换”,因此加速了冷却、散热,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CPU的散热效率。
附图图面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图1的2-2向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4自图3取走风扇的俯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号说明:
1散热座体 2散热鳍片 3扣具
4冷却风扇 5铜棒 C CPU
B基座 A导热胶
请参看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央处理单元(CPU)的散热器,包括:一散热座体1其上连设多数散热鳍片2,散热座体底部11由导热胶A紧黏CPU C,且由扣具3紧系于CPU的一基座B上,一冷却风扇4安装于鳍片2的开放(或自由)端或如图1所示的顶端,以及一铜棒5穿经、插接于该散热座体1内而直接触接CPU或CPU的导热胶A以加强传导出CPU的热量。
铜棒5的里(底)端51紧邻CPU,而外(顶)端52则突伸出该散热座体1而裸露于鳍片2、散热座体1与冷却风扇4所界定的“冷却室”或”冷却空间”10之内,最好是位于”冷却室”10的中央位置。
铜棒5可为铜柱、铜杆、铜条、铜管等造型。除铜外,其他热传导效率比铝合金较高的也可选用。
故本实用新型铜棒5实质上可定义为一“导热插棒”5穿经散热座体1而且达CPU或与CPU接触的导热胶A以将CPU所生的热直接传导向外,经散热座体1、鳍片2、冷却风扇4冷却、散热。最主要的是,该“导热插棒”5直接突伸、裸露于冷却风扇4的冷却空气流中,与冷空气“热交换”(eat exchange),因此能加速冷却、散热而提高本实用新型CPU的散热效率。
所用的导热插棒或铜棒5可为一支或多支。而图1所示的实施例,该散热座体1及鳍片2呈圆筒(柱)形的形状,亦即呈圆柱形的散热座体1径向地衍生、连设多数鳍片2。
如图3、图4、图5所示,该散热座体1可为方形、矩形等造型,故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导热插棒或铜棒5的形状。
如图3、图4所示,该矩形散热座体1上连设有散热鳍片2外其上再架设冷却风扇4,于鳍片2的冷却空间10穿设一铜棒5,其里(底)端51穿经散热座体1底部11后直达CPU所黏的导热胶A,而外(顶)端52则突伸、裸露于鳍片2的冷却空间空气通道10之间,以与冷却风扇所吹的冷却空气流热交换,从而散除CPU的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清彬;顾军夫;许锡纲,未经林清彬;顾军夫;许锡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99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