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长冲程井下捞砂器无效
申请号: | 01220369.6 | 申请日: | 200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792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7 |
发明(设计)人: | 兰艾芳;张作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10 | 分类号: | E21B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金杰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长 冲程 井下 捞砂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井捞砂作业的井下装置。
油井在开采过程中,疏松油层内的砂粒不可避免地被油流携带至井筒,严重时形成砂柱,堵塞油流通道,影响油井正常生产。为此,现场需要经常对油井进行冲砂或捞砂作业。目前,捞砂作业时通常采用的井下捞砂器冲程较小,因而影响其抽汲力和捞砂时井筒内混砂液进入盛砂筒的连续性,使得捞砂作业效率较低,在工作效果和进度上均不能令人满意,直接影响到油井生产时效和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大大提高抽汲力和捞砂作业效率的超长冲程井下捞砂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此种井下捞砂器由出水接头、长连杆、密封承托器、上、下割缝筛管、长泵筒盛砂管、活塞、刮砂环、游动凡尔、底阀、单向刮砂皮碗和捣砂器组成,其结构、组装特征如下:长连杆上、下端分别以螺纹连接有出水接头和活塞,活塞以下依次以螺纹连接有刮砂环、游动凡尔和下割缝筛管;长连杆置于长泵筒盛砂管内,长泵筒盛砂管上、下端分别以螺纹接装有上割缝筛管和底阀,底阀下接有捣砂器,下部通过压环压装有单向刮砂皮碗,上割缝筛管上端以螺纹接有套装长连杆外的密封承托器。该超长冲程捞砂器按上述组装完毕后,将出水接头与钢丝绳或油管、抽油杆连接,并将其携带下入井内。当其下端的捣砂器遇到砂面后,继续下放管柱,此时活塞、长连杆、下割缝筛管、出水接头等在重力作用下继续下行,长泵筒盛砂管内底阀上部液体沿下割缝筛管打开游动凡尔进入活塞内腔和长连杆内,向上流至出水接头处排出,活塞上部与泵筒环空处的空间由井筒内液体流经上割缝筛管进入补充。当下割缝筛管和活塞下行至底阀位置时,上提钢丝绳或管柱,此时,游动凡尔关闭,底阀打开,井筒内部分液体在液柱压差作用下流经单向刮砂皮碗和捣砂器,将井内的沉砂泛起,共同进入长泵筒盛砂管里。随着井筒内砂面的降低,捣砂器及泵筒等在重力作用下继续下行,混砂液继续流经底阀进入泵筒内,活塞上部环空处的液体,经上割缝筛管排出,当活塞行至密封承托器位置时被承托器上的限位接头挡住,完成一个往复循环。第二个冲程下入深度根据前一冲程捞砂深度差所占体积折算成盛砂筒从底阀往上所占体积及高度来确定。如此反复,通过多次下放捞砂器(即多个往复循环),直至沉砂消除或砂面降到设计要求为止。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工作可靠,由于采用了长连杆和长泵筒盛砂管,使其抽汲力和抽汲效率明显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捞砂作业效率和油井生产时效,宜于推广应用。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标号“13”为钢丝绳或油管、抽油杆,“14”、“15”分别为液面和套管,“16”为长连杆接用内接箍,“17”、“18”分别为混砂液和井筒沉砂,“19”、“20”分别为人工井底和油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出水接头1、长连杆2、密封承托器3、上、下割缝筛管4、9、长泵筒盛砂管5、活塞6、刮砂环7、游动凡尔8、底阀10、单向刮砂皮碗11和捣砂器12组成。其中,长连杆2为空心圆杆,由多节短连杆采用内接箍连接构成。上、下割缝筛管4、9乃是在周壁上均布有众多纵向割缝且上、下端分别设有螺纹的圆管。长泵筒盛砂管5上、下端分别带有螺纹,底面中央设有兼作阀座用圆孔。活塞6为上、下端带螺纹的中空圆柱体。单向刮砂皮碗11用橡胶制作,中空,呈倒扣的碗状。捣砂器12为一上端带螺纹,下端呈锯齿状的短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03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线插座壳体
- 下一篇:高架地板伸缩缝收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