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跨置于千斤顶的空压机无效
申请号: | 01224524.0 | 申请日: | 2001-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891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洪茂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12 | 分类号: | F04B3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广生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置于 千斤顶 空压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跨置于千斤顶的空压机,尤其指一种专供与千斤顶形成跨置结合,以利整合使用的空压机。
传统车用型空压机,其主要呈单机成型,并于外壳设置一握把以供提携使用,该空压机壳体除具有前述握把,并分别设有汽车点烟器电源线、气嘴接管、胎压指示表或照明灯等构件,其平时单独收藏管理;至于习知的千斤顶,因与前述空压机具有极密切的关连性,故两者在收藏管理或实际操作运用常有不可分离的配合需求。前述空压机与千斤顶设计,迄仍均各自独立成型而互无关连,并未见加以整合运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跨置于千斤顶的空压机,令空压机外壳设成∏形壳座,使其可供跨置结合于千斤顶的两侧板间,以利与千斤顶形成有效的整合运用,增进其收藏管理或实际操作使用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跨置于千斤顶的空压机,在空压机壳座所设底部∏形凹口的内壁两侧分别设有弹性夹持片,使其跨置于千斤顶的两侧板具有更稳固的夹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跨置于千斤顶的空压机,该空压机壳座底部凹口的上壁面可依千斤顶两侧板的弯斜度而形成一对应斜面,使壳座可水平夹设结合于千斤顶的两侧板。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跨置于千斤顶的空压机,该空压机壳座的外壁两侧各设有一收纳室,上端壁并可开设一胎压计容纳槽,使分别提供电源线、气嘴接管及胎压计等元件藏纳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跨置于千斤顶的空压机,主要包括壳座、马达、泵气装置、电源线及气嘴接管,其特征在于:该壳座底部设有一∏形凹口,且其恰配合千斤顶的两侧板形成跨置结合。
该壳座于底部∏形凹口的内壁一侧或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弹性夹持片,利用弹性夹持片把壳座夹持跨置于千斤顶的两侧板处。
该壳座外壁两侧各具有一收纳室,并均设有一掀盖,以分别收纳电源线与气嘴接管。
该壳座的上端壁开设一胎压计容纳槽,且卡持承放一胎压计。
该壳座底部∏形凹口的上壁面,且依据千斤顶两侧板的弯斜度而形成一对应斜面,又壳座水平夹设于千斤顶的两侧板处。
该壳座底部∏形凹口,亦于前、后端各具有一不等高度的前侧壁及后侧壁,并前侧壁与后侧壁同时抵持于千斤顶的两侧板而呈水平夹持定位。
该壳座上设有一启动按钮。
该壳座上设有一握把。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增进其收藏管理或实际操作使用的方便性,且具有更稳固的夹持效果。
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外观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呈敞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5为图4的A-A断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呈跨置结合于千斤顶的使用状态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为『可跨置于千斤顶的空压机』设计,其构成主要包括一壳座1、马达2、泵气装置3、电源线4及气嘴接管5等,所述马达2、泵气装置3、电源线4及气嘴接管5等因属习知空压机基本组件,故不另述;该壳座1,其底部设有一∏形凹口11,使其恰可配合千斤顶6的两侧板61形成跨置结合(如图6所示),令该空压机与千斤顶6产生整合组成,以增进其收藏管理或实际操作使用的方便性。
如上述的空压机壳座1,于底部∏形凹口11的内壁一侧或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弹性夹持片7,以利用该一侧或两侧的弹性夹持片7,使空压机壳座1跨置于千斤顶6的两侧板61时,可具有稳固的夹持效果(如图4所示)。
上述空压机壳座1,其于壳座外壁两侧各具有一收纳室12、13,并均设有一掀盖121、131可供启闭,借此以分别提供前述的电源线4与气嘴接管5收纳管理;另所述壳座1的上端壁并可开设一胎压计容纳槽14,使适于一胎压计8卡持承放,以利随时取用。
此外,如图5所示,所述壳座1底部∏形凹口11的上壁面,可依据千斤顶6两侧板61的弯斜度而形成一对应斜面15,以令空压机壳座1可水平夹设于千斤顶6的两侧板61(如图6所示);或进一步亦可省略前述对应斜面15设计,令所述∏形凹口11于前、后端各具有一选定不等高度的前侧壁16及后侧壁17,使空压机壳座1亦可利用所述的前侧壁16与后侧壁17,同时抵持于千斤顶6的两侧板61而获水平夹持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45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体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