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话机话筒的旋转接头无效
申请号: | 01225191.7 | 申请日: | 2001-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5097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04 |
发明(设计)人: | 萧添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添荣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皓晨,王国权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话机 话筒 旋转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话机话筒的旋转接头,尤指一种插接于话筒导线及话筒的间,具有可360度旋转以防止话筒导线卷绕的旋转接头。
常见的电话机,其电话机体与话筒的间,通常用一螺旋式导线连接,该螺旋导线由于话筒提起后经常变换持机位置,导致电话导线发生卷绕现象,而其导线过度的绞绕扭转,易使该导线产生弹性疲乏,进而丧失其自然缩回能力,从而影响其电连接性能,因此有一种如图1所示的旋转接头被开发出来,其系一种插接于话筒导线及话筒之间的具有可360度旋转以防止话筒导线卷绕的旋转接头,由线夹插头(10)、外壳(20)、转动座(30)、环形导片(40)、话筒导线插座(50)、导电簧条(60)等六大构件组成。其主要是以设位于转动座(30)的环形导片(40)与导电簧条(60)于轴向圆径相切,使于360度旋转皆能以相切方式接触,实现讯号的传输,但该等结构有一缺点,即在长久使用情况下,因环形导片(40)或导电簧条(60)的金属氧化或变形或磨耗都会造成其电讯导通接触不良,从而影响电话机通话质量。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于径向平面上接触方式而传统的切线边方式的电话机话筒的旋转接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话机话筒的旋转接头,是一种可360度旋转以防止话筒导线卷绕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为一中空状的帽体结构,其两侧边设有固定孔;一转动座,用以形成插端座,使电话机插头的插端得以插入配合,并栓套固定块;数只金针,用高导电率的金属片制成V型形状,以提供良好弹性接触;一固定块,是一托承金针并固定的圆片座体,相对应于转盘的圆孔位置设供弹簧置入的穿孔;数只簧圈,具有相对应于转盘的各环槽的金属环片体; 一转盘,为一环形块座体,圆面上同心设置有四圈环槽,供簧片嵌入,每一圈环槽的内部并贯设有供弹簧置入的圆孔;数只金片,为一簧片体结构,分别插于插头的柱室内,以形成一对外连接的插端:一插头,其一端为电话机话筒的插端结构,另端则扩展形成具有柱室的圆帽,并于该圆帽相对应于座体的固定孔设以嵌块;通过上述构件的组合,金片可与自转盘穿孔而出的弹簧紧密贴合,而弹簧另端则与转盘环槽内的簧圈紧密抵接,而固定块则压接于上,又弹簧被置于该固定块的穿孔而得能与簧圈紧密接触,该弹簧另端则可与金针相抵触,据此结构,能提供予360度旋转,使金片依序透过弹簧、簧圈、弹簧时时与金针保持确实的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防止话筒导线卷绕,并且可以确保电话机话筒与电话机体的可靠电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旋转接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在附图中,各标号分别为:10线夹插头;20外壳;30转动座;40环形导片;50话筒导线插座;60导电簧条;10座体;11嵌块;20转动座;30金针;40固定块;41穿孔;50簧圈;60转盘;61环槽;62圆孔;70金片;80插头;81柱室;82固定孔;90弹簧。
参见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一座体10、一转动座20,四支金针30、一固定块40、四只簧圈50、转盘60、金片70、插头80及八只弹簧90所组成。
一、座体10:为一中空状的帽体结构,其两侧边设有嵌块11。
二、转动座20:用以形成插端座,使电话机插头的插端得以插入配合,并栓套固定块40之用。
三、金针30:用高导电率的金属片制成V型形状,以提供良好弹性接触。
四、固定块40:为一托承金针30固定的圆片座体,相对应于转盘60的圆孔62位置设供弹簧90置入的穿孔41。
五、簧圈50:具有相对应于转盘60的各环槽61的金属环片体。
六、转盘60:系一环形块座体,圆面上同心设置有四圈环槽61,仅供簧片50的嵌入,每一圈环槽61的内部并贯设有供弹簧90置入的圆孔62。
七、金片70:为一簧片体结构,可分别插于插头80的柱室81内,以形成一对外连接的插端。
八、插头80:其一端为电话机话筒的插端结构,另端则扩展形成具有柱室81的圆帽,并于该圆帽相对应于座体10的嵌块11设以固定孔8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添荣,未经萧添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51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