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移动式低压喷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01225607.2 | 申请日: | 200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5027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好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好恩 |
主分类号: | B05B3/18 | 分类号: | B05B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418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移动式 低压 喷灌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汲一种人工移动式低压喷灌设备。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众所周知。有史以来,人类对水利灌溉设备的改造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近年来能见到的就是各种款式的摇臂喷头及配套管具所组成的高压喷灌设备,这类设备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工作压力大、能耗大、造价高。设计者和制造商为使设备减少在作业面内所用喷头的数量,只有采用加大工作压力以增加喷灌射程的方法来实现其目的,设备的输水管具的用材就耐压能力而言,采用金属硬管当然理想,但其高昂的造价使当今农户望而兴叹,况且由于金属管自身的重量大,临用组装十分不便,所以硬管又需采用地下深埋,采用了深埋管的田块,间隔一定距离又必需把管头甩出地面用以配接喷头,甩出地面的管头又不可避免的对机械的耕作和收割带来了不便;也有采用软管的高压喷灌设备,其造价虽然低于硬管,搬运和临时组装也方便,但即是很优质的软管也因工作压力巨大而致是使用寿命很短,单位长度的购价看上去比金属管材低,其实际使用代价依然不低。再之,高压喷灌设备作业的高耗能是不必赘述的。②灌溉质量差。首先是雾化指标问题,在喷头的附近区域内的灌溉水量总是偏少,虽然有了双臂喷头,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其次是高压下喷出的水注对作物的叶面有一定的击伤力,尤其是对阔叶作物及多种作物幼苗期的灌溉击伤程度更重。③适应性差。首先是作业射程问题,现行的设备据商品的广告词宣称,射程可以调节,但调节只是相对而言,在实际作业时其射程并不准确,所以,在当今实行联产责任制后的我国广大农村就很不适应,由于射程把握不准,地块与地块之间也就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的问题就难以协调,原因首先是相邻农户的作物品种不尽相同,而不同的作物的耐旱能力也不同,其次是相邻农户对近期自然降水量的预测难以一致,合作灌溉的费用就更难协商分担;再一个是设备的拆卸和移动,一次作业完毕管具总是粘满泥泞,回收或当即移至新灌区重组都极不方便,作业人员也只有走在灌溉后的泥泞地里,践踏作物量大是自不待言的,上述问题大概是这类灌溉设备长期在我国广大农村推广不开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至少是河南>农田灌溉普遍采用的是普通机具配上聚乙烯软塑料管不配喷头人力顺地拉动灌溉,这样的办法只能免强作小麦的冬灌,况且软管因顺地拉动而破伤严重,致使灌溉成本居高难下。
在水利部主办的<节水灌溉>杂志99年第6期的菲页上出现了美国维蒙特灌溉集团出品的伐利园形喷灌机和伐利平移喷灌机两种设备的广告。自广告的图片看,前者属低压喷灌,设备宠大又采用电动,不但在低压电路不完备地区使用受限,而且其造价不菲也使农户难以接受,在小麦及其它高密度作物的田间,又有灌溉后的泥泞,设备所配的轮子尚不知如何行走。后者也可能是低压喷灌<因图片的大小只有55×60毫米故不够明晰>图片的说明文字是:“可采用渠喂式或软管拖动式供水。”就渠喂式供水而言,需在田间每隔十几米纵向砌水渠,不但要花巨资,而且土地也造成极大浪费,所以这个思路是不现实的。而软管拖动式供水,并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什么结构的软管。可有一点是清楚的,设备也装着轮子,这和前者同样存在着行路难的问题。再之;图片上所示的是套作田,所留的空间因还有作物要套种,所以设备所配的轮子不可能在待套种的空间顺畅通行。套种的作物下种或出苗后,如需灌溉设备就更不知如何行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造价低、工作压力小、结构简单而且适应性强、即节水节能灌溉质量又好的人工移动式低压喷灌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好恩,未经李好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5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