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七极插头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227418.6 | 申请日: | 2001-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882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24 |
发明(设计)人: | 洪睿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昌 |
主分类号: | H01R24/04 | 分类号: | H01R24/04;//H01R107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陈红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改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七极插头改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符合视听多媒体技术已高度发展的视听器材的需要,并满足喜爱享受多媒体视听音效的消费者,且安装时不会占用较大的面积及空间,安装上较具弹性,具有较广泛的使用性的七极插头结构。
目前,一般视听设备所使用的输入输出装置(如耳机、麦克风、喇叭等)所使用的接收插头或输出插头中大多仅具有三极导电体,亦即其前端R头为一极,中段的中管为一极,后端的外管为一极,且各相邻导电体之间则以注射成型或套接绝缘体方式相隔离;或甚至有四极,R头为一极,第一中管为一极,第二中管为一极,外管为一极,所以当将插头插入视听设备主机插座中而使各极与对应极片相接触后即可传输信号,然其最多也仅能传输三种或四种信号,根本无法符合视听多媒体技术已高度发展的视听器材的需要并满足喜爱享受多媒体视听音效的消费者。
为了克服极数的限制,相关产家已另发展出具有多极插接端子的插头结构,如图1所示,是一种已知的七极插头结构,该七极插头包括有一杆状插头1以及一板片状插头2,并以绝缘塑料3注射成型而使杆状插头1与板片状插头2固定成一体,而构成七极插头。该杆状插头1是由一R头10、一第一中管11、一第二中管12、一外管13以及一第一绝缘体14、一第二绝缘体15、一第三绝缘体16组成四极插头。
板片状插头2是设置在具有四极导电极的杆状第一插头1一侧边,并由三片极片20共同组成而成三极插头,其三极片20预先冲压成型时尾端相连有料带21,待绝缘塑料3注射成型而将杆状插头1与该板片状插头2固定成一体后,再将料带21去除并焊接导线,据以形成杆状插头1有四极而板片状插头2亦有三极,共七极的信号传输功能。
但是,上述已知的七极插头,其主要是在杆状插头1一侧延伸连接板片状插头2,但如此一来势必使得七极插头整体宽度增加数倍,安装时相对的占用较大的面积及空间,造成安装操作的不便,使其安装上受到限制,无法具有较广泛的使用性。
另外,如图1A所示,若采用类似的杆状层次分布形态而增加至七极时,包括有第一导电极40、第二导电极41、第三导电极42、第四导电极43、第五导电极44、第六导电极45及第七导电极46,若直接一层一层包夹,以0.25mm厚度的绝缘塑料,及0.20mm厚度的导电极(铜料),则七极插头的外径d将达到φ6.4mm,如此将造成七极插头外径太大,难以符合最大外径φ3.5mm的限制。
由上可知,上述已知的七极插头,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点存在,而有待于加以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七极插头的改良结构,其整体是呈杆状,整体宽度可比已知七极插头大幅的减少,故安装时不会占用较大的面积及空间,使其安装上较具弹性,具有较广泛的使用性,且可使七极插头符合最大外径φ3.5mm的限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七极插头改良结构,包括有一R头、一第一中管、一第二中管、一第三中管、一第四中管、一第五中管、一外管以及一第一绝缘体、一第二绝缘体、一第三绝缘体、一第四绝缘体、一第五绝缘体、一第六绝缘体;
所述R头后端连接有一心轴,所述第一中管、第二中管、第三中管、第四中管、第五中管及外管依序套接在所述R头的心轴外部;
所述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第三绝缘体、第四绝缘体、第五绝缘体及第六绝缘体设置在各相邻R头、第一中管、第二中管、第三中管、第四中管、第五中管及外管之间;
所述第一中管、第二中管及第三中管分别连接有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及一第三端子,该等端子向后延伸露出插头外部,所述R头的心轴、第四中管及第五中管的后端部亦露出插头外部,所述外管连接一第四端子露出插头外部,所组成的一七极插头结构,其最大外径为φ3.5mm以下。
上述的七极插头改良结构,所述的第一绝缘体是设置于R头的心轴外部,所述第一中管是设置于第一绝缘体外部,所述第二绝缘体是设置于R头的心轴外部,所述第二中管是设置于第二绝缘体外部,所述第三绝缘体是设置于心轴外部,所述第三中管是设置于第三绝缘体外部。
上述的七极插头改良结构,所述的第四中管、第五中管、外管以及第四绝缘体、第五绝缘体及第六绝缘体是预先组成一体的内模块,是将所述第四中管设置于第四绝缘体外部,所述第五绝缘体设置于第四中管外部,所述第五中管设置于第五绝缘体外部,所述第六绝缘体设置于第五中管外部,所述外管设置于第六绝缘体外部,再将所述内模块套接设置于已组装有第一中管、第二中管、第三中管以及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第三绝缘体的R头的心轴1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昌,未经张永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74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