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行金属基材发光二极管显示幕无效
申请号: | 01227577.8 | 申请日: | 200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4986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建昌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卫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行 金属 基材 发光二极管 显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显示幕的高散热封装。
图1所示为公知技术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单元100,其发光二极管10安置于绝缘基材15上面的第一金属延伸电极11,发光二极管10的底面电极电性耦合于第一金属延伸电极11;发光二极管10的表面电极以引线13电性耦合于电路板基材15上面的第二金属延伸电极12。第一金属延伸电极11及第二金属延伸电极12,分别藉着边壁金属151、152延伸至背面的平面电极(图中未表示)。
图2所示为公知技术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幕,其以表面黏着式技术将图1的发光单元100一一安置在电路板基材18表面,构成发光二极管显示幕。
随着亮度需求愈来愈高的情况,这种公知技术所构成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幕遇到了散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为提供一个高散热效能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幕,以配合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的散发高热量所需。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平行金属基材发光二极管显示幕,包含:
发光二极管晶片,具有两个电极;
第一组平行金属条,承载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片,且与其一个电极电性耦合,作为第一延伸电极;
第二组平行金属条,电性耦合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片的另一电极,作为第二延伸电极;以及
绝缘材料层,安置于所述两组平行金属条中间,提供电性绝缘。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两电极可为底面电极与表面电极,其第一组平行金属条与发光二极管晶片的底面电极电性耦合,第二组平行金属条以引线与发光二极管晶片的表面电极电性耦合。
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片的两电极也可均为底面电极,其第二组平行金属条与第一组平行金属条接近且为近似共平面,其两底面电极以覆晶工艺分别与两组平行金属条电性耦合。
所述第一组平行金属条可与第二组平行金属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组平行金属条可与第二组平行金属相互交错。
所述的两组平行金属条中可至少有一组平行金属条上制作有用于容纳对应的另一组平行金属条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采用平行金属基材承载发光二极管,使得发光二极管的热量可以藉着大面积的平行金属有效发散,故能符合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显示幕的高散热所需。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图1为公知技术发光二极管单元;
图2为公知技术发光二极管显示幕;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幕实施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幕实施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性绝缘层实施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性绝缘层实施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幕实施例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幕实施例四;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基材上增加凹杯示意图。
发光二极管显示幕实施例1
请参阅图3。发光二极管晶片20,具有底面电极以及表面电极;第一组平行金属条21,承载发光二极管晶片20,且与发光二极管晶片20的底面电极电性相耦合,作为第一延伸电极;第一组平行金属条21具有凹槽25,用以容纳第二组平行金属条22,使得两组平行金属条的上表面接近水平,便于安置发光二极管晶片20以及便于与引线23打线接合(WireBonding)之用。第二组平行金属条22,藉着打线接合的技术电性耦合于发光二极管晶片20的表面电极,作为第二延伸电极;绝缘材料层(图5、图6),安置于第一组平行金属条21与第二组平行金属条22中间,提供金属基材之间的电性绝缘。
为了延长产品的寿命,采用局部封胶(图中未表示)以封装发光二极管晶片20以及引线23。也可以采用条状封胶(图中未表示),一次封装一整排的发光二极管晶片20以及引线23。
发光二极管显示幕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建昌,未经吴建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75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救护车内输液瓶固定装置
- 下一篇:电动助力车用中置式电动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