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包精炼炉用单电极直流导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29004.1 | 申请日: | 200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4826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20 |
发明(设计)人: | 宋华德;吴延康;董瑞金;姚念威;王德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F27D11/08 | 分类号: | F27D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瑛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包 精炼炉 电极 直流 导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钢包精炼炉用单电极直流导电装置。
长期以来,钢包精炼炉均采用三相电极交流导电装置,电耗高达50kWh/t,耐火材料消耗指数也很高;近年来,虽然已有改进,采用直流电,也只是用双电极导电装置,双电极一为石墨电极,一为钢锭做电极,钢锭浸在钢液中,其高度位置难以确定,且钢锭在钢液内易熔化,造成钢液污染;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单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主要是还未开发出成熟的单电极直流导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为填补空白,特别提供一种单电极直流导电装置。该导电装置是可分离式的,不仅适应钢包吊运频繁,且保证供电安全、可靠;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延长了炉衬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将钢包炉底电极的导电块置于钢包底部接触板的内侧,其上部依次为铜板、碳≥15%的导电镁碳砖;中空导电棒置于钢包座架底部,由钢套、绝缘层、固定座固定,其下部装有与直流电源阳极连接的电缆接线板,底部有冷却压缩空气接管。钢包就位后,在钢包的重力作用下,各导电部件紧密接触成为一体,直流电在接通电源供电的情况下,依次通过中空导电棒、导电接触板、钢包底部接触板、导电块、铜板、镁碳砖导入钢液,与位于钢包顶部的且与直流电源阴极连接的石墨电极间实现引弧,快速升温,即可精炼钢液。
2.装在中空导电棒顶部的导电接触板与钢包底部接触板是可分离的,导电块本身不带电,随钢包一起吊离时,钢包上不带任何电缆与管线等附件。
3.导电块的外围及与其结合为一体的铜板下表面与钢包底部钢板之间设有倒L形绝缘层,在导电接触板的下表面也设有绝缘层,以及导电接触板带有冷却空气导流沟槽,都是为保证导电运行安全。
4.在中空导电棒的周围装有压紧件,其上、下碟形弹簧组合套分别固定在导电接触板下绝缘层与固定座之间和固定座与钢包座架底梁之间,用来自动补偿位移和热变形,由此保证供电可靠。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直流电通过钢包精炼炉底部座架上的底电极导入钢包的钢液中,与钢包顶部的石墨电极间实现引弧,加热钢液。这种单电极直流导电装置的应用,使单电极直流钢包精炼炉成为可能;又由于导电接触板与钢包底部接触板是可分离的,导电块仅为导电体,钢包吊运时,钢包上不带任何电缆与管线,结构新颖简单,操作维护方便。
2.中空导电棒内孔所接冷却压缩空气经导流沟槽流出,用来冷却导电棒和导电接触板,以及中空导电棒周围均布有上下碟形弹簧组合套,用来自动补偿位移和热变形,都是保证底电极的各导电部件有良好的紧密接触,从而有效的保证了供电安全、可靠。
3.单电极置于钢包中央,有效增加了电极与包衬间的距离,不仅单位功率水平超常规,甚至>200kVA/t,而且还降低了耐火材料的消耗指数,延长了炉衬的寿命。
4.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钢包炉,具有氩弧弧径小,不偏弧,电流密度大,加热升温快,热效率高,钢液的搅拌强度也加大了;钢包衬和钢液内部温度分布均匀,加热过程噪音也相应减小。因此,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产量,也有利于节能和环保。
5.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应超高功率电弧炉短流程生产线和转炉连铸系统应用,可为中小型企业提高连铸比,扩大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钢包座架位置关系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局部剖视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未经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9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体式移动电话
- 下一篇:一种双轨式磨牙远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