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气囊板式压滤机无效
申请号: | 01230857.9 | 申请日: | 200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4922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2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民;余敏;刘小红;黄玉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达莱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5/168 | 分类号: | B01D25/16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皋翔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板式 压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板式压滤机的改进,尤其是一种可提高板式压滤机运行作业效率的带气囊板式压滤机。
技术背景
板式压滤机是广泛用于化工、制糖、制药、食品、选矿、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一种液固体两相分离的设备。其主要型式有板框、厢式和由两者组合的。按滤液流出的方式可分为明流和暗流。按压紧方式可分为手动、液压和机械等等。无论是结构组成,还是压紧方式是否相同,它们的基本结构组成和主要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压滤机的各滤室由多组滤板构成;在输送泵的压力下,把一定含水率的滤浆送进各滤室,同时由滤室中的滤布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液体通过设置在滤板底部的漏管排出,而固体保留在滤室内形成含水率低的滤渣,当滤板分开时,含水份较少的滤渣从滤室落下。在压滤机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是靠输送泵的压力来工作的,输送泵要不断地把滤浆压进滤室,才能把多余的水分压出来。开始时,输送泵把大量的滤浆压进滤室,随着滤室中滤渣的增加,每次压进的滤浆愈来愈少,输送泵仍要不停地工作,是为了把滤室内的滤浆之水份压出,输送泵每压一次,滤室内的水就排一次,输送泵把大量滤浆压进滤室的时间约占整个压滤周期的10-20%。这种压滤机的工作效率很低,通常完成一个周期的压滤运行需6-8小时。另外,在滤板分开时,尽管有大部分滤渣会自行下落,但由于滤渣的含水量尚较高,因此仍有一部分滤渣会地粘附在滤布上,不易脱落,必须借助工具清除,这无疑会给清渣造成很大的困难,由此也会影响压滤机的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板式压滤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可提高板式压滤机运行作业效率,又可方便清除滤布上粘渣的带气囊板式压滤机。
本实用新型的带气囊板式压滤机,由多组顺序排列的滤板和滤布组成,压滤机的滤板上设有滤浆压入孔,滤板的下部设有滤液排放通道,滤布包裹在滤板上,其特征在于:滤板上均开设有一气体输入管,滤板与滤布之间设有一与气体输入管相通的气囊。
本实用新型的带气囊板式压滤机设计原理是:利用充气后气囊对滤室内包裹在滤布中的滤浆挤压,促使滤渣内的水份排出。所述的气囊处在滤板与滤布之间,而滤板所形成的滤腔空间不可改变的,当压缩气体注入气囊后,气囊的体积随压缩气体注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并占居滤室的空间,由气囊来挤压滤室内的滤浆,促使滤渣内的水份排出。该带气囊板式压滤机工作过程是:滤浆由输送泵压入滤室,输送泵压浆运行0.5-1.5小时后,停止滤浆的压入,同时接通气囊的气体输入管,并通过气体输入管向气囊充气,利用充气后的气囊压缩包裹在滤室内滤布中的滤渣,促使滤渣的含水量大大降低,同时还会导致滤渣与滤布的自动分离,一般气囊充气的时间约为5-90分钟。当滤板分开后,包裹在滤布间的滤渣便会自动脱离滤布下落。大大方便了滤布的清理工作。
本实用新型带气囊板式压滤机设计科学,方法简单可行,效果好,该压滤机既可缩短完成一个周期压滤运行的时间,又方便了滤布的清理工作。大大提高了板式压滤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气囊板式压滤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带气囊板式压滤机的B-B位置剖面图;
图3是图2所示压滤机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看到,本实用新型带气囊板式压滤机的基本形状与普通板式压滤机相同,带气囊板式压滤机由多组顺序排列的滤板1组成,各滤板1间形成滤室7。压滤机的滤板1上设有滤浆压入孔2,滤板1的下部设有滤液排放通道3,各滤板1上均包裹有滤布4(见图3)。各滤板1上均开设有一气体输入管5,各滤板1板壁侧均设有一与气体输入管5相通的气囊6,所述的气囊6设置在滤板1与滤布4之间。所述的气囊6由橡胶类具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的气囊6为偏平圆环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达莱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达莱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08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