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工具机滑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01231541.9 | 申请日: | 2001-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4899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8 |
发明(设计)人: | 廖谊淙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谊淙 |
主分类号: | B23Q1/01 | 分类号: | B23Q1/01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工具机 滑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尤其涉及一种可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维修成本及延长使用寿命的改进的工具机滑动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工具机如立式铣床、搪床或钻床等机具,通常具有X、Y与Z轴等不同方向的滑动机构,供进行各种不同方向的切削加工。而一般的滑动机构主要如图1、所示,供架设工作台(如Z轴则为机头)的鞍座10底面中央设有两平行短边的滑轨15,供架设鞍座10的机座20两侧分别形成有互相平行的导轨25,该两导轨25对应位于鞍座10滑轨15的两相对外侧,供产生导引及限制的作用,使鞍座10可在机座20上滑移。
但是,这样的结构设计,在使用上却存在若干的问题,其主要是因为如果滑轨15设于鞍座10的两端,则这样的滑动机构容易产生所谓的“宽轨现象”,也就是说由于其滑动的动线与施力点距离过长,而造成滑动力量不均的现象,使得鞍座10的滑动会产生不顺畅及不稳定的状况,因此为了克服这类的问题,一般滑轨15均是设于邻近鞍座10中央座,以形成“窄轨现象”,提高其滑动的顺畅性。
如图3所示,由于制造及组装的预留设计,通常滑轨15与导轨25间均保持一适当的间隙A,而由于置于鞍座10上的加工物重量不一,实际上鞍座10两端并无法完全同步滑移,这样,鞍座10在滑移时,其滑轨15即会与机座20导轨25产生一较大夹角β角的偏摆,此一偏摆在工具机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不停的加大,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滑动机构动作的顺畅性与稳定性,同时会降低工具机的加工精度,进一步造成滑动结构的损坏,增加维修费用及缩短工具机的使用寿命。
由上述可知,由于现有工具机的滑动机构在设计上未臻完善,造成滑移的不顺畅及不稳定,甚至影响到加工精度、维修成本及使用寿命等,因此现有工具机的滑动机构确实有进一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习用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可进一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维修成本及延长使用寿命的改进的工具机滑动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工具机滑动机构,设有一鞍座,鞍座的底面设有两平行的滑轨,该鞍座架设于一机座上,机座上设有供鞍座滑动的导轨;其特征是,所述鞍座的后侧缘中央向后延伸有一适当长度的撑板,两滑轨平行鞍座的两短边,两滑轨对应撑板的两侧缘一体延伸,令两滑轨由鞍座前侧缘一体延伸至撑板的后侧缘。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前述的改进的工具机滑动机构,其中滑轨长度与滑轨宽度比为3∶1。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工具机鞍座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习用工具机鞍座的滑动示意图。
图3是习用工具机鞍座的晃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鞍座的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鞍座的滑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鞍座的移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提高鞍座滑移的顺畅性与平衡性的工具机滑动机构,如图4、5所示,该滑动机构主要是在鞍座50的底面设有两互相平行的滑轨56,供鞍座50跨设的机座60顶面则形成有相对应的导轨65,使鞍座50可在机座60上滑移。以上所述的结构及动作原理与现有工具机滑动机构相同,且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所在,故不再赘述。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技术特征,请参阅图4所示,鞍座50的后侧缘中央向后延伸有一适当长度的撑板55,两滑轨56对应平行鞍座50的两短边,且两滑轨56位于鞍座50邻近中央线两侧,滑轨56对应撑板55的两侧缘,令两滑轨56由鞍座50前侧缘一体延伸至撑板55的后侧缘,使滑轨56的长度为滑轨56宽度的3倍(即滑轨长度∶滑轨宽度=3∶1),该两滑轨56位于机座60两侧导轨65的相对内侧,令鞍座50可利用滑轨56在机座60上滑移,借此,构成一滑移顺畅,且稳定性高的工具机滑动机构。
如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虽然在制造及组装时,滑轨56与导轨65间会有一间隙A的预留设计,然而由于滑轨56的长度较鞍座50的短边长,因此其即使置于鞍座50上的加工物不平均,使鞍座50产生不同步滑移的现象,但滑轨56与机座60导轨65所产生的夹角α角(如图6所示),亦较现有的夹角β角(如图3所示)为小,其主要因在相同的间隙下,长度越长其受限空间越大,偏移的夹角也就越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谊淙,未经廖谊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15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置作业三轮耕整机
- 下一篇:管端成型机的管件前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