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密封式接线柱无效
申请号: | 01232046.3 | 申请日: | 200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5059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吕原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原喜 |
主分类号: | H01R4/12 | 分类号: | H01R4/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密封 接线柱 | ||
所属领域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属技术领域为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新型密封式接线柱。
背景技术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造价高的缺点,例如在中国专利ZL96109238和ZL00100288中提供的接线装置,都存在上述缺点。
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拉伸强度高、接头电阻小、安全性能好、体积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重复使用的密封式多头接线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密封式接线柱,包括一个两端带有外螺纹的连接筒(3)和两个带有内螺纹的螺旋体(1、2),连接筒(3)可以是四棱、六棱或八棱并带有内螺纹的空心柱体。在螺旋体(1、2)的中心处有两个圆孔,一个为贯穿孔(4),另一个为盲孔(5)。螺旋体(1、2)的外端是与连接筒(3)一致的四棱、六棱或八棱的柱体,另一端为带有可与连接筒(3)啮合的内螺纹。螺旋体(1)中贯穿孔(4)在另一螺旋体(2)中应有对应的盲孔(5)。螺旋体(1、2)中的贯穿孔(4)为外端直径略大于内端直径的圆锥形孔。导线分别插入两个螺旋体(1、2),两个螺旋体(1、2)可由连接筒(3)的两端旋进连接筒(1)。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将2根导线通过一个小小的接线柱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使用时,首先将两个螺旋体由连接筒的左右两侧稍稍旋进,并且将两个螺旋体上的对应标识与连接筒上的对应标识对齐,以免对应孔偏离。然后将要连接的导线,剥去一定长度的线皮,约25-40mm。分别从两个螺旋体的外端贯穿孔插进去,完全插入后导线的线皮应紧贴锥孔,从而起到密封效果。接下来两手同时旋转左右两个螺旋体,以正时针方向旋转。这时两端的导线被绞拧在一起,同时会自动带动线皮与螺旋体的锥形插线孔贴紧而完成密封。旋转时,螺扣变大,两个螺旋体中间的空间缩短,其断面压紧螺扣,使导线连接得更加紧密、牢固。而棱形柱体外型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进行旋转操作时更加方便用力不至于像旧式接线柱的外螺纹在手上有汗时易打滑,用不上劲,且这种结构的生产加工难度系数也可大为降低。贯穿的插线孔的外大里小的圆锥孔,这种结构可使导线的外层绝缘皮与锥孔紧密结合,从而起到密封、防止水进入导线连接区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引入到更多根的导线连接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其中:1、2-螺旋体;3-连接筒;4-贯穿孔;5-盲孔;
6-导线连接区。
实施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通过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
通过附图可发看出,本实施例新型密封式接线柱,它包括一个有外螺纹的连接筒(3)和两个带有内螺纹的螺旋体(1、2),连接筒(3)可以是四棱、六棱或八棱并带有内螺纹的空心柱体。在螺旋体(1、2)的中心处有两个圆孔,一个为贯穿孔(4),另一个为盲孔(5)。螺旋体(1、2)的外端是与连接筒(3)一致的四棱、六棱或八棱的柱体,另一端为带有可与连接筒(3)啮合的内螺纹。螺旋体(1)中贯穿孔(4)在另一螺旋体(2)中应有对应的盲孔(5)。螺旋体(1、2)中的贯穿孔(4)为外端直径略大于内端直径的圆锥形孔。导线分别插入两个螺旋体(1、2),两个螺旋体(1、2)可由连接筒(3)的两端旋进连接筒(1)。由图可以看出插好线并将螺旋体与连接筒旋紧后导线的接头被紧固在连接区内若无人将螺旋体与连接筒旋开线头很难松动或暴露。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方法和其它产品防火、防水性能差,导线连接强调度低、接头发热,易松动等安全及可靠性差的问题,且能屏幕线外信号干扰和线内信号泄漏,对数据传输的保密具有重大作用。
本实用新型封闭性好,拉伸强度高,接头电阻小,结构简单,小巧精致,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并可重复使用。可以满足所有导线连接的环境和技术要求,特别适合对电源、信号要求稳定、可靠和抗干扰的部门、单位,以及防火要求高的政府机关、公共建筑使用、可满足人们对人身安全、财产设备安全的愿望,能满足人们预防火减少电路故障,防火人员触电事故的安全需要,以及保证财产设备稳定可靠运行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原喜,未经吕原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20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离式镜头倒车监视装置
- 下一篇:皮带输送抛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