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抽油烟罩无效
申请号: | 01232660.7 | 申请日: | 200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4985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茂昌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云海 |
地址: | 05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抽吸炉灶油烟的装置。
目前,厨房中所使用的抽油烟机其结构或为固定有轴垂直于地面、或轴平行于地面的带扇叶的电机,且该抽油烟机固定于集烟罩的罩面上,做饭时所形成的油烟一部可以吸抽出去,一部分则吸附于集烟罩壳表面,或电机扇叶表面形成液珠,极易掉入正在做饭的锅中,影响食物的卫生;另外,由于结构复杂拆洗非常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使用时不会形成油滴,且拆洗方便的抽油烟罩。
实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抽油烟罩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一个喇叭口状的集烟罩,颈部连接有一个弯曲弧度为90°的油烟通道,在该油烟通道的端面固定有轴平行于地面的风扇装置,其油烟出口垂直于油烟通道方向,且同所述的风扇装置轴向垂直。
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的油烟通道出口开于风扇装置的顶部;所述的油烟通道出口开于风扇装置的侧部;所述的油烟出口内壁上固定有一个烟气导流板;所述的风扇装置的前端的油烟通道的内壁上固定有一个园台环状止流圈;所述的油烟通道的端部底面为一个凹型油液导流槽,且导流槽一端开有出口,并与油液盒连通;所述的喇叭口状集烟罩的边内卷曲,形成一个油液环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抽油烟罩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该抽油烟罩的抽气排气电机固定于油烟通道的端部,且集烟罩壳为喇叭口状,同油烟通道内壁连接形成一弧面,故油烟液滴可以沿弧形内壁流至其集烟罩边弯曲所形成的环槽中,不会出现滴油现象;其二,由于排烟电机为轴平行于地面固定于其下端带有油液导流槽的油烟通道的端壁上,无论是转动还是静止时形成和扇叶上的油液均可流入油液导流槽中,避免了扇叶上的油液滴入饮具中的现象发生;其三,由于集烟罩为空壳结构,故具有拆装清洗方便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抽油烟罩的结构和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抽烟油罩的结构原理图;
图2:抽烟油罩油烟出口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油烟出口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抽油烟罩的结构原理图。其结构包括有一个其边缘向内弯曲形成环槽9的喇叭形集烟罩1,其颈部同一个弯曲为90°的油烟通道2弧形连接,即内壁形成光滑的弧面,在油烟通道2的端部壁面11上固定一个其轴向平行于地面的电机并带有转动扇叶6,油烟出口5垂直于电机转轴方向根据实际需要或朝上(如图2所示)或朝侧面(如图3所示)开启。电机扇叶6的底端的油烟通道内壁为一个凹槽即作为油液导流槽7,在该导流槽的一端开有油液出口12,油液导流管8连接于该油液出口12及油液环槽9之间,在环槽9的下端开有出口并连接有油液盒10。
其工作原理为:使用炉灶做饭时所形成的油烟经集烟罩1及油烟通道2后由电机带动扇叶6通过油烟出口5将其煽出。形成于集烟罩1和通道2内壁上的油烟沿其光滑的内壁流入环槽9中,而形成在扇叶上的油液,则由于其离心力作用被抛在油烟通道内壁上,经油液导流槽或导入一容器中或径连接管8流入环槽9中。
另外为防止扇叶转动时油烟倒流和形成涡旋气流,故在其通道内壁固定有一个园台环状的止流圈4,在其扇叶侧的油烟出口5内壁上固定有油烟导流板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茂昌,未经张茂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26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