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装甲式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33457.X | 申请日: | 200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5266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勇涛 |
主分类号: | F16J9/20 | 分类号: | F16J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甲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传动或气压传动中的密封装置,特别适于高压力、低摩擦阻力的密封。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如鼓形圈,O形圈,洪格尔密封圈,滑环式密封圈(中国专利号ZL 92 2 04643.3)以及三环式密封装置(中国专利号ZL98218911.7)等密封装置是靠橡胶件的预压量来实现密封的,所以这类密封装置一般在返回行程或在空载时摩擦阻力较大,有时不太适于在靠弹簧、自重、手动等复位力量较小的液(气)压缸中使用。目前在这些液(气)压缸中广泛采用的是Y形(含Yx形)密封圈等,这类密封圈是靠液体压力将Y形圈的唇部压紧在缸体或活塞杆的滑动表面来实现密封的,在复位行程中或在空载时由于液体压力下降为零,所以在复位时其摩擦阻力较小,而且还具有拆装方便,价格低等优点。但是由于这类胶圈的运动表面上的摩擦阻力近似与液体压力成正比,而且橡胶与金属之间的摩擦系数又较大,所以当压力过高时会因摩擦阻力过大而把Y形橡胶圈撕裂或使其翻转。
发明内容:
半装甲式密封装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具有较小的复位阻力或空载阻力,又能耐高压的密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半装甲式密封装置包括有滑环2和Y状圈3两部分。滑环2是横断面为直角形的圆环。用于活塞密封的该密封装置,其滑环的外圆表面与缸体1接触,内表面与Y状圈3的圆角R的外表面接触。制造滑环2的材料是选用具有较高强度同时具有较低摩擦系数的高分子材料。半装甲式密封装置用的Y状圈3是横断面为“Y”形的圆环。它是用耐油橡胶等富有弹性的但摩擦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的。其特征是,Y状圈3的一端带有凸台5,另一端带有圆角(或倒角)R,滑环2套在Y状圈3带圆角R的一端,包住带圆角的一端而凸台5露在外面,Y状圈3上的凸台5位于Y状圈3的外唇的端部,滑环2的内直角处带有与Y状圈3相吻合的圆角R(或倒角),而且Y状圈3被滑环2包住的面积大于外露的凸台5的外圆面积。由于Y状圈3的被滑环2包裹的面积大于外露的凸台5的外圆表面积,所以就大大地减小了摩擦阻力,而且由于滑环2所用材料的强度比Y状圈3高得多,所以在高压下不易被撕裂、冲穿和挤翻。当活塞下降或空载时,活塞下腔的液体被排空,压力下降为0,因为半装甲式密封装置不是靠预压量密封,而是类似Y形圈那样靠液体压力把Y形圈的唇部压紧到缸壁上来实现密封,所以本实用新型中滑环2和凸台5对缸体1的正压力很小,故摩擦阻力很小,这样就满足了靠弹簧、自重、手动力复位时必须阻力小的要求。滑环式组合密封圈(ZL 92 2 04643.3)和洪格尔圈等已有的高压密封装置靠橡胶圈有较大的预压量因而对缸体1产生较大的正压力来实现密封,故在复位行程中正压力也不会减小,所以常因复位阻力大而限制了它的应用泛围,所以本实用新型正好弥补了它的不足之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活塞用的半装甲式密封装置的装配图。
图2是活塞用的半装甲式密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滑环2和Y状圈3一起被安装在活塞4的沟槽内,滑环2的上端面与活塞4的沟槽的上端面接触,滑环2的外圆表面与缸体1的内壁接触,滑环2内表面的上部和Y状圈外表面的上部都带有圆角R,这两个圆角R互相吻合在一起。Y状圈3的内圆表面与活塞4的沟槽底部紧密接触,形成密封面。Y状圈3的下端面即内外唇的下端面与活塞4上的沟槽的下端面接触。参考图2,Y状圈3的外唇的下端(外面)带有凸台5,凸台5的外圆表面与缸体1的内壁紧密接触,形成密封面。
当活塞下腔进液时,液体的压力下把Y状圈3上的凸台5和整个外唇部分连同滑环一起压紧在缸体1上,和活塞一起向上移动。因为滑环2与缸体1之间的摩擦系数很小,仅有材料为橡胶的Y形圈与缸体1之间摩擦系数的几分之一,所以装有滑环的半装甲式密封装置的摩擦阻力比普通Y形圈(含Yx形圈)小得多。因此有效地避免了已有技术中Y形圈在高压下被撕裂或被翻转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勇涛,未经李勇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34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内开内倒铝合金窗
- 下一篇:组合式防盗护窗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