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气轮胎限压防爆安全阀无效
申请号: | 01233849.4 | 申请日: | 200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5020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发明(设计)人: | 封国玉;李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封国玉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21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防爆 安全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进气阀,尤其是轮胎气压受热升高至人为设定的警戒指数时,能及时自行排出部分超压气体的限压防爆安全阀。
目前,公知的各种轮胎进气阀,除军用装甲车辆设有中央轮胎泄压系统外,均为手动降压,一旦轮胎因高速行驶、刹车、热辐射、地面热传递等综合热效应使轮胎气压膨胀升高时将导致有缺陷、隐患的轮胎突发爆胎,造成车祸危及乘员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限压防爆安全阀,它不仅能进气密封,而且能使轮胎气压在人为设定的安全范围内波动,一旦超压,即自行泄压,恢复正常时即刻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现有进气阀体基本不变,在轮胎进气阀体的阀芯部分由阀杆与静配合于阀杆体中部的密封碗,阀杆体上部由下而上依次套置着芯套及呈楔形状的密封胶塞与呈花蓝形状的罗旋锁套后,阀杆上端呈墩形铆封;阀杆体下部由下而上依次套装入密封弹簧与尾垫后,阀杆下端呈扁铲状铆封组成的阀芯中。根据工业锅炉安全阀原理设置一限压泄压弹性体、如泄压弹簧,位于罗旋锁套部件环形底边内缘套装、滑动对接的芯套部件结合部至密封胶塞上方的周边台阶处之间。使罗旋锁套在阀体内下旋至锁定位置时其环形底边压迫泄压弹簧,将锁定芯套、密封胶塞的力以弹性传递、改静态密封为弹性密封。由于密封胶塞位置于上下弹性体之间、并可向上浮动。所以当轮胎气压随温度上升而升高,超过标准气压一定范围至人为设定的警戒指数时,密封胶塞下方的胎腔压力超过了其上方的泄压弹簧所施加于密封胶塞上方的作用力时,密封胶塞像被高压冲启的高压锅安全阀一样,向上移位开启。(如图所示)排出部分超压气体后,泄压弹簧压迫密封胶塞自行向下关闭,随着气压的波动而关启自如超压自泄,达到了充气轮胎限压防爆之目的。当然该结构不局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上述方案结构特征之一、只要以弹性材质达到恒定泄压之目的,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轮胎气压增高时,阀门自动泄压、防爆,减少了人为失误,有益于轮胎工作寿命与安全,终结了爆胎故障,结构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阀杆 2、螺旋锁套 3、芯套 4、泄压弹簧 5、密封胶塞
6、密封碗 7、密封弹簧 8、尾垫 9、阀体
在图1中,阀芯由阀杆(1)上部串连着芯套(3)密封胶塞(5)泄压弹簧(4)螺旋锁套(2);其中部静配合装有密封碗(6),阀杆下方串连着密封弹簧(7),尾垫(8)组成,而后阀杆上下端各自铆封后,阀芯由上而下装入阀体(9)。
在实施例中,阀芯部分由阀杆(1)密封碗(6)静配合于阀杆体(1)中段;其下部从下而上依次套装有密封弹簧(7)与尾垫(8),其底边卡座在管状阀体(9)下端内腔气孔周边的浅台上,压缩密封弹簧(7)后阀杆(1)下端铆封:其上部从上而下套置有空心状的芯套(3),其中部周边镶有呈楔形状密封胶塞层(5),其上的周边台阶上即颈部没置有限压泄压高分子有机高回弹泄压环形胶垫(4)、其结构还可为波纹管状弹性体,其上端面被罗旋锁套压紧为芯套(3)与罗旋锁套(2)底边内缘套装滑动对接处,阀杆上端铆封,组成阀芯整体装入阀体(9)中。弹性体所需的2mm高度空间将使芯套(3)密封胶塞(5)等部件向下退让,在阀体(9)密封腔口的位置相应下移即可。当轮胎气压升高至人为设定的高于标准气压一定范围的警戒指数时,密封胶塞(5)下方的胎腔压力所施加于密封胶塞(5)向上的力大于其上方泄压环形胶垫(4)所施加的向下的力时,密封胶塞(5)像被热气吹启的暖水瓶塞一样,连同阀杆(1)、密封碗(6)、密封弹簧(7)共同向上推举胶塞,压缩弹性体泄压胶垫(4)向上开启泄压。此时阀芯部件只有罗旋锁套(2)与尾垫(8)为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泄压胶垫(4)呈弹性变形压缩状态,密封胶塞(5)的动态开启为超压气体打开了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封国玉,未经封国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38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