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式脊椎骨折复位保持器无效
申请号: | 01234167.3 | 申请日: | 200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4964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26 |
发明(设计)人: | 汤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福刚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69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脊椎 骨折 复位 保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外科器械。尤其是一种板式脊椎骨折复位保持器。
医学上对脊椎(既腰椎或胸椎)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外乎手术、静养锻练和三点支撑等几种方法。当采用手术方法风险性大,费用昂贵,患者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很重。尤其对于压缩性骨折,使脊柱变形但还没出现神经严重被压病症的患者,进行手术得不赏失,采用静养锻炼法,治疗时间长,患者不易坚持,效果不显著;采用三点支撑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疗法。最早采用制造石膏背心来实现,但负重达十多斤,而且石膏背心成型后不能再改变形状,不能及时取换,患者行动不便,痛苦大;改用泡沫塑料支撑用布带缠是一种因人固定不变的支撑,而且不亚观,不灵活患者行动不便,缠紧力不易调。本人设计的专利"三点式脊椎骨折复位及保持器"(ZL00235114.5)解决了:即能完成脊椎骨折复位又能完成复位后的保持功能,而且施力可调的特点。但因采用杆系器械所占空间较大,不能贴符体形,调力机构还较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施力调整方便,尺寸多向可调,而且顶压力随意可调,摘、上架十分方便,美观大方,随人体体形的即能完成脊椎骨折复位又能完成复位后的保持功能的板式脊椎骨折复位保持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
板式脊椎骨折复位保持器包括:上支具、纵支梁、横支梁、下支具、加力带、护肋垫、后支具及肩带等组成。
上支具和下支具与纵支梁用转轴接合器相连;纵支梁由上纵梁与下纵梁组成,用连接螺钉连为一根。横支梁分左横梁与右横梁两部分,也用螺钉连为一根,左横梁与右横两端通过端板铆着加力环;纵
支梁与横支梁用螺钉相连组成本实用新型的主体。
加力带为两根穿有护肋垫与后支具的软质带。加力带的两端设计有粘扣,并穿入左横梁与右横梁的加力环中。
上支具由弹力支板、肩环等组成。肩带一端穿入上支具的肩环中,另一端铆在后支具的上端。
如上便组成本实用新型板式脊椎骨折复位保持器。
使用时上支具位于人的胸部,下支具位于尺骨联合处,后支具位于人的背部的脊椎(腰椎或胸椎)的骨折处。拉紧加力带的两端头则使上、下支具与后支具向内靠拢产生压力,使骨折处复位,粘扣粘合后保持复位壮态,即实现三点支撑疗法的功能。
上、下支具由弹簧钢板及海棉体等组成,增大了承压面积和舒服程度。上支具设计有肩环用以穿入肩带。
纵支梁由上纵梁、下纵梁和连结螺钉组成。上纵梁与下纵梁的相接处加工多孔(及螺纹孔)螺钉穿入不同的孔可改变纵支梁的长度,以使本实用新型适应不同高度的患者使用。
横支梁的左、右横梁也有多孔,用以调整横支梁的长短,以使本实用新型适应不同腰围的患者使用。
加力带的两端设计有粘扣结构,当拉动加力带时便代动上、下支具与后支具靠拢,实现对脊椎的加压,当压力适当后可将粘扣粘牢,完成骨折脊椎的复位与支撑功能。加力的大小可随意调整,保证理想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护肋垫采用海棉体结构,以分散加力带对两肋的压力。
肩带连接在上支具与后支具之间,以保证患者站立运动时使本实用新型不至于下滑。
根据病情可及时调整压力以保持脊椎在最佳位置进行保持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三点压力点可随意愿方便的进行调整并满意固定。
2、上、下支具与后支具为弹板、海棉结构且上、下支具与纵支梁用转轴结合可自动调整压力点角度,使压力均布、舒适。
3、对于不同体高、不同体形的患者可通过纵支梁、横支梁的长短
调整来实现,而且是通过螺钉穿孔位置来调整的,方便、简单、易行。
4。加力带采用粘扣结构,通过拉动加力带施力,施力大小任意确定。粘合后便可予以可靠固定,即压力调节方便、随意、固定牢固。
5、整体采用弹簧钢板成形制成。重量轻,贴近体形、美观大方。
6、采取本实用新型可使患者带上后立即自由行走运动。
7、本实用新型是一个不用手术的治疗装置,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支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支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力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护肋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后支具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福刚,未经汤福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4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频电源中的源电压取样装置
- 下一篇:热轧异形H型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