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自动减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34351.X | 申请日: | 200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4970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26 |
发明(设计)人: | 赵远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远岭 |
主分类号: | F01L13/08 | 分类号: | F01L13/0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祁熙文 |
地址: | 475002 河南省开封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自动 减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起动的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柴油机自动减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使用的柴油机手动减压装置,起动时,必须一手摇车,一手打减压,操作时既费力,又不易掌握。实用新型专利公报曾公告一种名称为“柴油机自动减压装置”、公告号为CN2429635Y的专利申请,其结构是在缸盖罩上设置一轴,其轴上分别设置有功能控制机构、减压机构和加速机构。功能控制机构以随转速而变化的柴油机润滑油压力为动力,并且,油缸下部与柴油机润滑油的油路相连通,油缸上设置有上卸油孔及下卸油孔,而与油缸中活塞相连接的活塞杆上半部的不同高度分别设置有上定位件及下定位件,油缸上部的导套与活塞之间设置有弹簧,同时,一端与轴连接的拨叉的另一端位于上定位件与下定位件之间。减压机构主要由与轴相连接并可控制柴油机气门摇臂工作状态的减压元件构成。加速机构为一其一端与轴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在缸盖罩内壁上的弹性伸缩部件。该实用新型由于以随转速而变化的柴油机润滑机油压力为动力,在控制机构的作用下,通过轴、加速机构、控制减压机构驱使柴油机气门摇臂改变状态,实现柴油机的自动减压起动、熄火以及润滑系统出现故障时的自动熄火,但问题是机油在冷车和热车状态下的压力差别很大,冬季冷车起动时压力可达20kg/cm2以上,而在热车(机油温度>70℃)起动时压力只有0.5kg/cm2左右,故在冬季冷车起动时,手柄刚开始摇动,减压便随即打开,使人力无法继续摇车,造成起动失败。在热车起动时,机油较稀,无论手柄摇得多么快,机油压力也无法达到打开减压机构的程度,因此该装置仅能在适宜的机油温度下工作,而不能在低油温和高油温下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热、冷车情况下不能正常工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全天候、全工况自动完成起动时减压动作的柴油机自动减压装置。
其具体解决方案是:在其设置有液压控制机构、减压机构、加速机构的轴上设置一棘轮离合销机构及一缓冲器。液压控制机构油缸上设置一短路油道,棘轮离合销机构中可带动棘轮运动的摆杆与靠柴油机排气门弹簧座回复力推动的推杆机构相接触,短路油道的上、下开口分别位于活塞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在未达到限定的起动圈数前棘轮是空转的,机油是短路的,在到达限定的圈数时,棘轮与离合销自动结合,带动液压控制机构、减压机构、加速机构动作,液压控制机构中的活塞上行,关闭短路油道。此时,减压机构被打开,离合销也被脱开,迅速增高的机油压力支撑活塞不能下行,保持减压机构在打开状态,由于起动转速早已达到,柴油机便立即压燃起动,这样就解决了柴油机在起动加速阶段由于过高的机油压力,过早地打开减压机构,而使手摇起动无法进行的问题。为确保高机油温度低油压情况下起动时,避免在排气门弹簧伸长打开减压机构的瞬间,由于离合销已脱开,又没有足够的机油压力支撑,减压机构只是重复打开——复位情况的发生,同轴连接的缓冲器上设置有一挡销,该挡销在减压机构打开状态下位于推杆工作面前方,在推杆不退回时,缓冲器不能回复原位,由于缓冲器与轴连为一体,所以,减压机构打开后,要再复位,就必须等待柴油机再次完成进气、压缩、爆发冲程,并在爆发冲程后期,排气门开启、推杆退回的时候才有可能,这与柴油机压燃需要的最低条件,即必须使减压机构的打开状态保持到柴油机继续完成吸气、压缩、爆发三冲程之后正好一致,这样就解决了机油温度较高机油压力较低时,减压机构复位太快,而不能起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同轴连接的加速机构、减压机构、棘轮离合销机构、缓冲器以及液压控制机构驱使柴油机气门摇臂改变状态实现柴油机的减压起动,使得它确保了在冷车和热车较大的机油压力差别状态下的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能确保各类环境温度冷热车状态下彻底、准确无误地自动完成整个减压过程,实为一种能全天候、全工况自动完成起动时减压操作的柴油机自动减压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5为图1的D-D剖视图。
图6为图1的E-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远岭,未经赵远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43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