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边灯灯具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235819.3 | 申请日: | 2001-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904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文松 |
主分类号: | F21V13/00 | 分类号: | F21V13/00;//F21W10102;F21Y101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 |
地址: | 台湾省台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灯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以使灯具发光均匀分布于灯罩表面、且可以增加光的亮度的车辆边灯灯具结构。
车辆上使用的各种边灯,如车幅灯、睡车灯、牌照灯、尾端灯、方向灯、刹车灯等环设于车辆周边的各式灯具,为车辆指示用,以使车辆使用安全;此类边灯或指示灯具最大特点在于体积薄且小,利于嵌置于车辆两侧或外边,见附图3、4、5,该灯具3由本体31、灯泡32、灯罩33及胶垫34组合而成,本体31有金属冲压、塑胶注射等方式形成的,其中部设有卡掣孔311供灯泡32穿过,外端的凸缘312与胶垫34配合后连接在车体35上,使灯泡32产生亮光由灯罩33内侧表面的扩散凸粒331扩散开,产生必要的指示灯光;但是,此种结构存在如下缺点:一、为防止灯泡32渗水损坏,必须加设胶垫34,然而,胶垫34极容易老化、龟裂造成损坏,故使用一段时间即会产生故障;二、为使灯泡32的灯光具有较佳亮度,必须在通明或半透明的灯罩33内设置结构复杂的扩散凸粒331,使成本相对增加,且灯具颜色无法互换,对于维修存在不良的影响;三、灯泡32极为接近灯罩33内侧,一方面使得当外力撞击时,破损的灯罩33极容易将脆弱的灯泡32击粹;另一方面,使得灯光集中于一点,无法有效地增加光的亮度及对其进行扩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增加亮度,密闭效果好、便于维修的车辆边灯灯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体中部的装配孔上连接一密接的壳罩,壳罩顶端有遮蔽物,本体内设有多重曲度反光面。
壳罩亦可以与本体的阶梯段密接;壳罩顶端的遮蔽物可直接电镀或镀铬形成;灯罩可为透明或半透明状;本体内的反光面可直接电镀或镀铬形成。
本实用新型壳罩密接于装配孔或阶级段上,并在其上有一遮蔽物,使灯泡产生的灯光不会仅在中央形成一集中光点,经多个凸凹反光面反射后,亮度被加强,并均匀扩散开,可以有效地增加车辆的安全,密接的壳罩直接密封灯泡,无需额外的胶垫,在有外力撞击时亦可以保护灯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边灯装置位置示意图;
附图4为现有结构立体分解图;
附图5为现有结构剖视示意图。
见附图1、2、3,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本体1、壳罩2、灯泡32及灯罩33,灯泡32穿设于本体1中部的装配孔11上,灯罩33罩扣于本体1的外端,本体1通过外端的凸缘13与车体35相连接;本体1的装配孔11上连设一密接的壳罩2,壳罩2顶端有遮蔽物21,本体1内设有多个凸凹反光面14;壳罩2亦可以与本体1的阶级段12密接;壳罩2顶端的遮蔽物21可直接电镀或镀铬形成;灯罩33可为透明或半透明状;本体1的多个反光面14可直接电镀或镀铬形成。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接通灯泡32电源,灯泡32发光,而前端的光线因密接于本体1的装配孔11或阶梯段12上壳罩2的遮蔽物21的遮挡,使其从四周散出,再经由本体1的多重曲度反光面14多重反光、投射,使灯光被加强后均匀投射出,然后,再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状的灯罩33而发挥指示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文松,未经胡文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58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