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轮胎充气器无效
申请号: | 01236612.9 | 申请日: | 200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743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戟;王正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家戟 |
主分类号: | B60C29/00 | 分类号: | B60C29/00 |
代理公司: | 淄博发思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巩同春 |
地址: | 257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轮胎 充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轮胎充气的装置。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为摩托车或自行车充气,但摩托车和自行车的轮胎充气嘴结构不同,对自行车可以用普遍的自行车打气筒充气,而摩托车则必须要专用的充气装置,用自行车打气筒已不能解决问题。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为摩托车打气的充气装置,较为流行的一种凸轮式高压充气卡头(专利号:87205222),在该实用新型结构中,密封圈套在充气嘴的带有螺纹的表面上,当工作时,通过外力挤压密封圈使其径向变形,橡胶密封圈的径向变形方向和受力方向是相互垂直的,这必然会导致密封效果不尽理想,且橡胶密封圈内表面和螺纹反复接触、挤压,使得橡胶密封圈内表面很容易被疲劳损坏而漏气,导致失效;其选择的螺纹表面作为密封表面也不尽合理;此外,该实用新型的进气嘴无止回结构,当轮胎接近充足时回气现象严重,难以达到额定气压,充气效果不好。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解决密封效果不好,易疲劳损坏、漏气和回气的新型轮胎充气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轮胎充气器,它主要由外壳、气室壳体、手动凸轮、气阀顶针、密封圈、进气嘴等组成,气室壳体套装在外壳内,手动凸轮铰接在外壳上部,手动凸轮的工作面和气体壳室上部端面相接触,气体壳室内部中央位置安装有气阀顶针,气室壳体一侧安装有进气嘴,该轮胎进气嘴从外壳的U形槽中伸出,在外壳底部套装连接体,连接体的凸缘部分卡在外壳底部并与外壳成动配合,连接体为中空结构,下部加工有内螺纹,在该螺孔中放置连接体密封圈,联接体通过螺纹与轮胎的进气嘴拧紧,气室壳体下端压在气室密封圈上,该密封圈套装在连接体的上端,在气室壳体内装有弹簧,该弹簧压在连接体的上端面,安装在气室壳体内的气阀顶针通过连接体中间的孔,顶开轮胎气门,进气嘴的结构与普通自行车进气嘴的结构相同,包括进气嘴螺帽、气门芯、进气嘴本体、气门芯胶皮,可有效地防止气室内的气体外泄。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参照附图1,先将连接体7拧紧在摩托车轮胎充气嘴上,如此密封圈紧压在轮胎充气嘴的上端面,压下手动凸轮12,气室壳体11向下滑动,气阀顶针随之顶开轮胎充气嘴阀门,同时,气室壳体11的下端面紧压气室密封圈6,气室密封圈又压紧在连接体7的外凸缘上,实现了对气室的密封,此时气室回位弹簧13被压缩,将普通打气筒和进气嘴1连接即可进行充气。气体充足后,抬起手动凸轮,在回位弹簧13和气室密封圈6的共同推动下,气室壳体11向上滑动,气阀顶针10同时抬起,充气嘴1的阀门迅速关闭,完成充气。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计有连接体并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和轮胎充气嘴连接,使连接更为牢固,设有两个密封圈,且密封方向、变形方向和受力方向相一致,不易损坏,密封效果好,寿命极大的延长。进气嘴结构采用普通自行车充气嘴,即避免了回气,又可与普通打气筒直接连接,回位弹簧使得轮胎气阀关闭迅速,避免了在拆除充气工具时轮胎漏气过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推广应用将为广大摩托车用户解决多年来充气难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家戟,未经王家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66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