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锭细纱机加捻双层导纱钩无效
申请号: | 01236901.2 | 申请日: | 200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956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朝阳 |
主分类号: | D01H1/14 | 分类号: | D01H1/14;D0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3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纱机 加捻 双层 导纱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细纱机导纱钩,特别是棉纺环锭细纱机上专用的纺纱加捻双层导纱钩,属于纺织机械领域。
现有的细纱机导纱钩是一种单层的圆弧形钩,纱条通道为圆弧形,分左旋。右旋两种形式。细纱机在纺纱时,钢丝圈回转产生了纱条捻回。捻回在传递过程中,由于纱条和有关机件接触产生了摩擦阻力,阻止部分捻回通过,降低了传递效率,出现捻陷现象。细纱机导纱钩处的捻陷直接影响着纱条强力的薄弱段,细纱纺纱段。而导纱钩捻陷的大小则取决于纱条对导纱钩的包围角及其压紧程度的大小。现有的细纱机单层导纱钩对提高纺纱段纱条强力并没有起很大作用,而且单层导纱钩的纱条通道狭窄,易起沟槽,使用寿命短。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细纱机导纱钩,它能够相对减小纱条对导纱钩的包围角,从而减小导纱钩捻陷,提高纺纱强力,降低细纱断头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单层导纱钩纱条通道正后方的上部紧接有一横向圆柱形导纱棒,导纱棒纱条通道为平面。由前罗拉钳口吐出的纱条首先通过圆柱形导纱棒,再通过圆弧形导纱钩。这样,原来单层导纱钩的一个较大纱条包围角被分解成两个较小的包围角,在双层导纱钩的纱条通道中间形成一个长度较短的第二纺纱段。当纱条捻回传递到双层导纱钩时,由于纱条包围角较小,第二纺纱段的捻回显著增加。同时,因为减弱了气圈段的突变张力和向上通过一个较稳定的小纱条包围角,纺纱段捻回传递效率也有所提高。实验表明,双层导纱钩纺纱段的纱条捻回大于单层导纱钩。
本实用新型因为只需在原单层导纱钩上加一小横棒,所以结构特别简单,制造成本也较低。同时由于双层导纱钩的气圈凸形大于单层导纱钩,所以在细纱机纺同支数纱线时,钢丝圈重量的选配要略大于单层导纱钩使用的钢丝圈,这同样有利于纺纱段捻度的增加。另外由于双层导纱钩的纱条通道宽畅,导纱钩使用寿命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环锭细纱机加捻双层导纱钩纺纱时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形导纱钩(3)纱条通道(4)正后方上部。导纱棒(2)横向水平轴截面平行于圆弧形导纱钩纱条通道(4)正后方水平轴截面,导纱棒(2)纱条通道在底面的射影与圆弧形导纱钩纱条通道(4)正后方底部相切。在工作状态下,导纱棒(2)呈水平位置,从前罗拉钳口(5)不断吐出的纱条经纺纱段(6)通过导纱棒(2),在圆弧形导纱钩纱条通道(4)正后方之间形成第二纺纱段(7)。因为第二纺纱段(7)的过渡作用,在双层导纱钩(1)的纱条通道上便形成两个较小的纱条包围角。然后纱条经气圈段(8)通过钢丝圈卷绕到细纱筒管(9)上。
由于双层导纱钩气圈段的纱条张力增加,纱条对导纱钩的压紧程度也同时增加。但有关资料研究证明,就纺纱段捻度而言,纱条对导纱钩包围角的影响比气圈张力更为重要。双层导纱钩和单层导纱钩在钢领板处于短动程顶部位置时,用手摘法测量的纺纱段纱条捻回数比较如表1所示。测量时,两种导纱钩使用的钢丝圈为同种型号(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朝阳,未经刘朝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69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冰箱搁物装置
- 下一篇:饮水机多元组合半导体制冷冷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