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36946.2 | 申请日: | 2001-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809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06 |
发明(设计)人: | 赵中庆;郑凤兰;张传焕;冯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中庆 |
主分类号: | G21F3/00 | 分类号: | G21F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72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介入 放射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该技术的创伤小,治疗效果好,应用范围广,为广大患者所乐意接受。但在使用中所存在的不足是由于介入放射持续时间长,工作人员吸收的射线量较大,对工作人员的危害也较为严重。目前很多科学者都在设法解决介入放射中的防护问题。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多采用的防护方式多为铅衣防护、悬挂铅帘式防护和铅玻璃防护等方式。现有的上述防护设备在使用中所存在的不足是:重量大、使用不方便及防护效果不理想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护效果好的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 要想提高防护效果,必须从控制原发射线,提高x线质,减少低能x线,缩短暴光时间等几个方面着手。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就是针对这几方面结合传统防护的优缺点设计而成。在传统的防护装置中,铅帘、铅屏风只能防护散射线,而对原发射线无约束作用,对x线质无过滤作用,而且铅屏风体积过大,移动不便,工作人员的操作受一定影响,也不利于缩短暴光时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不仅能有效地防护散射线,还能对原发射线有一定约束,从而减少病人的皮肤剂量。同时该设备移动灵活,可以适合各种检查方式以及不同的机型。为解决介入放射中的防护问题,采用活动底座、活动防护帘和定向屏蔽铅筒三个部分组成。它能有效地控制原发x线,提高x线质,减少散射线,对工作人员和病人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该设备具有移动灵活,使用方便及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
附图为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其结构是由底座1、立柱2、主旋转套3、副旋转套4、5、铅帘6、铅筒7及升降平衡器构成,立柱2垂直固定在底座1上,主旋转套3设置在立柱2的上部,副旋转套4、5设置在主旋转套3的两端,铅帘6和铅筒7通过伸缩杆8与副旋转套4、5相接,升降平衡器设置在立柱2之中。
升降平衡器是由滑轮9、钢丝绳10及重锤11组成,重锤11设置在立柱2的管腔之中,钢丝绳10的一端接重锤11,另一端绕过设置在立柱2顶部的滑轮9与主旋转套3的外圆相接。
铅筒7为锥形圆筒,位于锥形圆筒的上口处设置有射线过滤板12。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的使用非常方便,带脚轮的可移动式底座,可旋转、收缩式铅帘及铅筒可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位置移动调整到最佳使用和防护状态。应用时,将装置推入照射区,调节旋转套的高度,使球管和铅筒靠近,锁光器的光野限制在铅筒之内,铅帘置于床一侧。做侧斜检查时,可将铅筒转动90度,应用铅帘防护。铅筒有限制照射野的作用,铅帘能防止散射线,而射线过滤板是用铝板制成,对人体有伤害作用的低能量X射线滤掉,只让高穿透性的X射线通过,因而具有提高X线质量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中庆,未经赵中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6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频调速器电力用接线电缆
- 下一篇:中间支点压簧式机械调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