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型节油器无效
申请号: | 01238237.X | 申请日: | 200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854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10 |
发明(设计)人: | 郭风;宋宏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宏年 |
主分类号: | F02M27/04 | 分类号: | F02M27/04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科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志京 |
地址: | 226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上使用的配件,是一种附加在机动车发动机油路上的环形节油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有磁体的节油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机动车的拥有量也迅速增加,同时由于机动车的废气排放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燃油的消耗也越来越大。于是人们一直在设法搞出结构简单,而又能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并能大幅度节油的装置。现有的用于各类机动车发动机油路上的节油器,如磁化节油器,由于在结构上存在一些缺陷,磁化不够充分和彻底,从而导致节油效果不明显,防止机动车尾气污染效果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使发动机燃油更充分磁化、更有效节能、降污的环型节油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环型节油器,有壳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壳体的内侧为圆环形,在壳体的圆环形内侧固定有成圆环形的磁钢,外壳上有将外壳固定在发动机油路上的连接固定部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壳体采用由片状金属构成的单一全环形或由两个半圆环构成的全环形。在单一全环形壳体上有一开口,开口上装有紧固螺钉。在由两个半圆环构成的全环形壳体的两个半圆环间装有连接固定螺钉。外壳内的磁钢为全圆环形,或由半圆环形磁钢或多个磁块构成的圆环形。外壳内的磁钢由固化后具有柔软弹性的粘合剂包裹粘合于外壳内侧。外壳内的由粘合剂包裹粘合于外壳内侧的磁钢所用的粘合剂为硅胶。外壳为半圆形槽状,半圆形槽状壳体内侧粘固有半圆环形的磁钢,外壳上装有连接固定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使用方便、能使发动机燃油更充分磁化、更有效节能、降污、有利于环保、体积小、安装方便、价廉物美。耐高温硅胶与磁钢紧密交融在一起,起到防震垫作用,既防止了磁钢的脱落移动,又起到了紧密固定节油器的作用,不会产生滑移形象。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型节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环型节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环型节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环型节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环型节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环型节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该例中,有两个金属片半圆形构成的壳体1,壳体1的内侧为圆环形,在壳体1的圆环形内侧固定有两个半圆形的磁钢4、5,外壳1上有将外壳1固定在发动机油路上的连接固定的固定螺钉2、3(或其他合适的连接固定部件)。外壳1内的磁钢4、5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形。外壳1内的磁钢4、5由固化后具有柔软弹性的粘合剂(如耐高温硅胶)包裹粘合于外壳内侧。
图2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该例中,也有两个金属片半圆形构成的壳体1,壳体1的内侧为圆环形,在壳体1的两个半圆形圆环内侧固定分别有由多个磁块21构成的半圆环形的磁钢,外壳1上有将外壳1固定在发动机油路上的连接固定的固定螺钉2、3(或其他合适的连接固定部件)。外壳1内的由小磁块组成的磁钢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形。外壳1内的磁钢、由固化后具有柔软弹性的硅胶包裹粘合于外壳内侧。
图3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在该例中,有由片状金属构成的单一全环形壳体31。在单一全环形壳体31上有一开口,开口上装有紧固螺钉32。壳体31的内侧也为圆环形,在壳体31的圆形圆环内侧固定分别有由多个磁块21构成的圆环形的磁钢,外壳内的由小磁块组成的磁钢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形。外壳内的磁钢由固化后具有柔软弹性的硅胶包裹粘合于外壳内侧。
图4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在该例中,有由片状金属构成的单一全环形壳体41。与前例不同的是在单一全环形壳体41上没有开口,也没有紧固螺钉。壳体41的内侧也为圆环形,在壳体41的圆形圆环内侧固定有全圆环形的磁钢42。外壳41内的磁钢由固化后具有柔软弹性的硅胶包裹粘合于外壳内侧。
图5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在该例中,有由片状金属构成的单一全环形壳体41。在单一全环形壳体41上也没有开口,没有紧固螺钉。壳体41的内侧也为圆环形,在壳体41的圆形圆环内侧固定有由多个磁块21构成的圆环形的磁钢。外壳41内的磁钢由固化后具有柔软弹性的硅胶包裹粘合于外壳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宏年,未经宋宏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82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车柴油预热器
- 下一篇:环保节能的汽车余热裂解制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