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握把带无效
申请号: | 01239429.7 | 申请日: | 200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5161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国胜 |
主分类号: | A63B49/02 | 分类号: | A63B49/02;B32B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握把带 | ||
本实用新型系专指一种缠绕于球具柄部表面以供手部握持的握把带,更详而言之,尤指一种握持手感良好且吸水性佳的握把带。
一般于球拍、球杆柄部,多缠绕着握把带,藉以使手部握持时触感柔软而易于抓握,以避免物体的坚硬外表使手部疲劳并减缓作用于手部的震动、冲击。习知握把带系由一面材层及一基材层相叠而成,该面材层一般系为PU材料,该基材层系为不织布,其制成系将该基材层浸入PU溶液,或在该基材层表面涂布PU溶液,使PU溶液附着于该基材层,而後再送入水槽浸泡使PU溶液冷却定型形成该面材层,而後再经干燥即成为握把带成品。由于利用PU材料成型该面材层的单位体积成本甚高,使得前述习知握把带限于成本因素,该面材层的厚度有限,故虽可藉由该面材层提供柔软的握持触感,但是,当手掌紧握握把带时,该面材层即受压呈扁缩状,又由于不织布本身的柔软度、弹性不佳,往往习知握把带的柔软度有限,进而衍生了另一种习知握把带,其结构与前述第一种握把带相同,其差异处在于利用泡棉制成基材层,利用泡棉材料的特性,改善握把带柔软度、弹性有限的缺点,但是,此等握把带不论是面材层或基材层皆系由吸水性差的材料(PU、泡棉)制成,难以有效吸收手掌的湿气、手汗,仍然未尽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握把带,其系由面材层、吸水层及基材层相叠贴构成,并分布形成复数个贯穿该面材层和该吸水层的渗水孔,以提高握持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握把带,包含一面材层及一基材层,其特征在于:该面材层与该基材层间夹设一吸水层,且该面材层和该吸水层贯穿复数个渗水孔。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握把带较佳实施例,包含一面材层10、一吸水层20及一基材层30,其中,该吸水层20夹贴于该面材层20与该基材层30之间,该面材层10系为PU材质,该基材层30系为EVA橡胶或泡棉材质,而该吸水层20系为纤维布材质(例如:不织布、编织布、水针布、超细纤维布等),该面材层10、该吸水层20贯穿复数个渗水孔40,以导引水液、湿气渗入握把带内由该吸水层20吸收,据此提高吸水性。再者,该面材层10、该吸水层20、该基材层30三者的厚度比例系为1∶1∶2,如以握把带整体厚度为2mm为例,则该面材层10厚度为0.5mm,该吸水层20厚度为0.5mm,该基材层30厚度则为1mm,以藉由该基材层30提供良好的吸震性、柔软的握持感。
据上所述较佳实施例,可见其优点:当手汗或手掌湿气形成于该面材10表面时,藉由该渗水孔40的形成,而得以快速地将湿气、汗水导入该吸水层20,并配合该基材层30的弹性,提高了握持的舒适性;于此,针对特定需求的不同,若该基材层30的组织结构系为开口式细胞(open cell)组织,则得以展现优越的吸震性,若该基材层(30)的组织结构系为闭口式细胞(close cell)组织,则具有较为优越的弹性,使得握持时的柔软触感更为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国胜,未经赵国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94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