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缠绕机无效
申请号: | 01239444.0 | 申请日: | 2001-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751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秋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B65H75/00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330114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缠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绕线的缠绕机。
原始HS405缠绕机的传动方式如下,下旋转架主轴的外套上装有一只固定齿轮,该齿轮固定在机架上,固定齿轮的上端套有一只齿轮(太阳轮),另有一只不同齿数的组合式双联齿齿轮(行星轮,通过轮轴固定于下旋转架上,可同时围绕固定齿轮和太阳轮旋转。电机带动皮带A使主轴和下旋转架旋转,带动行星轮围绕固定齿轮和太阳轮旋转,使太阳轮产生差速运动,太阳轮通过挂轮带动光杆运动,光杆经过齿轮减速后带动四槽过线轮运转,第一只四槽过线轮的轮轴下端装有齿形皮带,通过齿形皮带,带动另一同齿数的齿形皮带轮使第二只四槽过线轮作同步运转,第二只四槽过线轮的轮轴上装有一只小齿轮再带动往返丝杆上的大齿轮,使往返丝杆转动,再带动往返丝杆上的升降螺母套作上下运动达到排线的目的。
本发明人为了使机器平衡,在光杆上装了一只升降平衡套,并用钢丝绳牵引,使升降平衡套和升降螺母能同步上下,产生平衡,达到平稳运转的目的,并将此发明申报国家专利,专利号为:98234221.7。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用纲丝绳带动升降平衡套,实现平衡,但光杆上的挂轮单边布置,挂轮根据不同电缆规格绞距,经常要进行变换挂历轮,挂轮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为此在高速动转时会失去平衡;第二:芯线盘为横装式,由于上旋转架的刚性不足,难以保证在高速成旋转时不变形,因此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产生强烈振动,无法实现平衡,而且在加工装配进也难以保证上旋转架两端轴芯完全对称与线盘轴向及径向中心,校正动平衡比较困难,即使空的上旋转架实现了动平衡,但使用时由于上面提到的刚性和离心力以及重载线盘的重量较大等原因而不能达到动平衡;第三:它由电机经皮带带动轮,依次将运动传至另五只带轮,传动构件多,结构相对复杂;第四:其同步皮带轮的边轴轴承座采用了标准轴承座,有意加大了安装孔直径以便移动轴承座调节皮带的松紧,此方法难以保证两带轮轴心线的平行以及皮带的上下边松紧一致,且难以张紧皮带而且由于安装孔不能太大,因此拆装皮带相当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运转稳定、平衡性强、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新型缠绕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双丝杆带动两只同样的升降螺母套现同时上下运动,而且往返丝杆上的传动齿轮完全对称布置,挂轮固定在横梁上,同时将线芯盘改为立装,以便于实现同轴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平衡性能好,变化齿轮或在高速运转时仍可保证动平衡,整机高度下降,机器运转更平稳,且节省了齿轮构件,结构更简单,降低了成本,还可增加转速,提高绕线的生产效率。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由收线部、线形成部及放线部构成。收线部中设置于外轴1下端的皮带轮3经皮带通过电机驱动,内轴2下端设有皮带轮4,皮带轮3、4间设有磨擦片5,皮带轮4上端设有一与之整体成形的齿轮6,齿轮6右侧啮合齿轮7,齿轮7右侧啮合齿轮8,齿轮8中心设有轴9,轴9的上端装有挂轮10,挂轮10固定于下横梁21上,挂轮10左侧啮合齿轮11。当齿轮6、8、10、12之间的速比为0时,齿轮12与外轴1无差动,通过更换挂轮10可改变差动比,实现不同的收线速度。齿轮11啮合套在外圈主轴1中部的齿轮12,齿轮12两侧与两齿轮13啮合,而两齿轮13与两齿轮14啮合,齿轮14中心均设有与之紧配的往返丝杆15,往返丝杆15上设有升降螺套16,两往返丝杆15顶端均设有齿轮17,齿轮17与设置于线成形部轴底端的齿轮18啮合。本实用新型线成形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由同步轮、同步边轴、中横梁等构件构成;但为增强其平衡性,线成形部中的同步边轴22的上下轴承座23均为偏心轴承座。放线部中主轴19上的旋转盘20为立式旋转盘,旋转盘20上放置立式线芯盘24。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原理如下:电机带动皮带轮3,经其上端的齿轮6,传动齿轮7,、继而传动齿轮8,经齿轮8上端的挂轮10,传动齿轮11、传动齿轮12。齿轮12分别传动两对称的齿轮13、14再传动往返丝杆15,升降螺母16同时作上下运动,保证了收线部的平衡。同时两根丝杆上端齿轮传动至线成形部,通过线形部中的同步轮等带动放线部转动。皮带轮4经磨擦片5与皮带轮3间产生差动,传动内轴2带动收线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秋,未经刘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39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组装方向性的备用电池
- 下一篇:新型岩土勘察取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