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晶体单手植入镊无效
申请号: | 01240923.5 | 申请日: | 200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931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9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伟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常玉枝,韩萍 |
地址: | 11001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晶体 植入 | ||
本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眼球手术,将人工晶体植入其内用的植入镊。
目前国内眼睛白内障手术是在外角巩膜完成隧道切口后,将人工晶体用镊子夹住,从上方与眼睛成90度角(以竖立方向),从切口处插入晶体囊袋内。手术时,一只手用镊子夹住结膜,另一只手用晶体调位钩从眼球两侧中边缘位置角膜切口伸入晶体,轻轻拨动晶体,使之由原来的偏离位置旋转或平移到指定的放置,露在囊外的晶体袢全部进入到囊内。必要时,用虹膜恢复器从上方轻压晶体中心部位,使之进入囊袋内。但这种植入镊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端部均采用尖头形。尽管端部已进行钝化处理,然而在手术中仍然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极易造成后囊破裂;
(2)上下两片镊子连接部位宽度较大。眼球手术时,易给切口造成人为扩张,使切口不易闭合,并且术中粘弹剂浪费也较大。
(3)夹持部位长度不足。在植入晶体时往往不能一次性植入囊袋内,要靠晶体调位钩调节晶体的位置。这样延长了手术时间。
(4)把手部位弹性差,由于现有人工晶体植入镊采用特种合金钢制作而成,弹性较大。然而作为眼科手术用的镊子,其弹性要求还要高,使镊子手感由硬变软,以减小镊子对人工晶体的压力损伤。
如前所述,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分两步,医师需要双手配合协作,手术使用了除镊子以外的其它医疗器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本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将改善人工晶体植入镊的不足,使手术变的更加方便、快捷、省时,能减小眼球损伤,降低引起并发症的人工晶体单手植入镊。
为实现发明目的,该新型在结构上改进如下:
人工晶体植入镊,它由两单片镊子构成,该两单片镊子铰合连接并以其交合点为轴心可张开或合并;所述镊子包括把手部位、两片相连接的连接部位和其前端的夹持部位;所述把手部位的延伸部分为弹性把手,所述的夹持部位的弧形接近人体眼睛生理结构,其上单片镊子弦长为19~21mm,弦高为3mm,并其尖端圆弧半径为0.6mm-1.0mm,且在两啮合面间设有在闭合状态下使晶体受力的支点。所说的支点为设在上单片镊子上的第一凸起,和下片上第二、第三凸起。
本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1、简化操作过程:改进后的植入镊极大地方便了医师对眼球手术的操作,仅用一把镊子即可一次性完成晶体的植入和定位两道工序,使医师从统的双手操作中解放出来,只依靠医师单手操作即可完成人工晶体的植入。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2、提高手术安全性:只用该植入镊,节省使用其他辅助的医疗器械,减少了器械对眼内组织损伤。由于植入镊尖端圆弧半径增大,加大了端部的钝化能力,减少了镊子尖端刺穿晶体后囊的可能,极大地保护了后囊的安全;可单手快捷方便地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对角膜内皮、虹膜及囊膜损伤,减少了粘弹剂使用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能,减少了引起手术并发症的可能。
3、缩短切口愈合时间:该镊连接部位宽度由宽变窄,减少了对切口的人为扩张,使伤口更易闭合,缩短了伤口愈合的时间。
4、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植入晶体手术过程的时间,从而缩短了整个白内障手术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人工晶体植入镊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图4为图1夹持部位上的A向和B向的凸起放大图;
图5、图7、图9为本新型各种的使用状态图;
图6、图8、图10为图5的1-1,图7的2-2,图9的3-3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伟,未经何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09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装置
- 下一篇:卫浴间钢铝合金加固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