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紧密的插头无效
申请号: | 01242037.9 | 申请日: | 200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810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06 |
发明(设计)人: | 吴连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白云松洲三通电子经营部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超 |
地址: | 510165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紧密 插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紧密的插头,尤其是一种能够承受大电流的应用于电机设备的插头。
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插头,其插入插座的插接部结构固定单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插座的插孔长期受热孔径增大,而插接部不能适应该变化,就会导致接触不良,影响使用。专利号为ZL99208299.4(公告号:CN2368196.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这样一种插头,该插头包括绝缘的插头本体,插头本体的前端是用于插入插座内部的插接部,所述的插接部为圆筒形且中央设有一个柱体和至少一对插针,插针至少固定在圆筒形插接部的内侧壁上,插针具有轴向的圆弧形凹槽,用于增大与插座插片的接触面积。这种插头的设计目的在于依靠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减小接触不良机会的发生,插头插接部的结构固定不变,效果不太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插接部与插座插孔紧密接触的插头。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插头本体和用于插入插座内部的插接部,插接部连接在插头本体顶端,插接部包括芯柱与环绕其周缘的至少三根插针,插针底部与芯柱紧密贴靠,上部与芯柱之间存在空隙。
为了使插针与芯柱的空隙保持在优选范围,芯柱顶部设有一个卡扣在插针顶部的帽体。
本实用新型由于插接部的插针与芯柱间存在空隙,可以根据外界压力的不同而调整插针与芯柱的紧贴程度,使插接部的外径富于弹性,与插座插孔紧密接触,不易造成接触不良影响使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制造容易,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座本体之俯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插头本体1和用于插入插座内部的插接部2,插接部2连接在插头本体1顶端,插接部2包括芯柱3与六根插针4,插针4环绕在芯柱3周缘。插头本体1包括壳体6与内座7,壳体6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内座7位于壳体6内,内座7顶部从壳体6顶部开口伸出,内座7顶部为中空腔体8,芯柱3与插针4的底部紧密卡置于腔体8内,由于插针4底部与芯柱3紧密贴靠,插针4上部会因为反作用力而在芯柱3周围均匀散开,与芯柱之间产生空隙5。芯柱3顶部设有一个帽体9,插针4的顶部罩在帽体9内,插针4的顶部削成光滑斜面10,帽体9周缘卡在斜面10部位,帽体9使空隙5保持在界定的范围,帽体9顶部及斜面10均表面光滑,便于将插接部2插入插座本体1中。帽体9顶部中央设有开孔11,芯柱3插在开孔11中,开孔11直径小于芯柱3顶端直径,帽体9可在芯柱顶部之下自由移动,便于安装。
壳体6顶部的内螺旋与内座7前部的外螺旋相配合,使壳体6与内座7紧密连接。内座7的中空腔体8底部为倒圆锥体12,上部为圆筒形,芯柱3底部插入中空腔体8底部的倒圆锥体12中,插针4底部位于上部的圆筒形内,插针4周缘卡在相应的凹槽13中,使芯柱3与插针4在中空腔体8内贴靠紧密,且不易从中空腔体8内脱出。
使用中当插座插孔未变形时,插孔孔径较小,插孔四周的压力会使插针4紧贴在芯柱3上,插接部2与插孔接触良好;使用一段时间后,插孔受热变形腔体增大,插孔四周压力减小插针4上部的反作用力使插针4自动弹离芯柱,始终与插孔保持紧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白云松洲三通电子经营部,未经广州市白云松洲三通电子经营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20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报警功能的门窗铃
- 下一篇:下水口吸盘式滤发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