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经细管自动协助减压的气胸治疗仪无效
申请号: | 01242081.6 | 申请日: | 2001-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4799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贵真;林来兴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贵真 |
主分类号: | A61M1/04 | 分类号: | A61M1/04 |
代理公司: | 广东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176***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管 自动 协助 减压 气胸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气胸治疗仪,属于气胸治疗仪的改造技术。
自发性交通性与张力性气胸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几十年来国内外一直沿用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方法(水封瓶治疗法)进行治疗,虽然治疗效果较为肯定,但其存在如下的缺点:①内科医生大多不能独立处理这种病,往往需要外科协助处理,使危急重症的张力性气胸抢救的及时性受到限制;②手术创伤大,病人痛苦较多;③因管较粗,故对手术的伤口及组织刺激大,使胸膜反应重,渗出明显,甚至出血;④胸腔感染机会大,甚至引起浓胸,预后严重;⑤虽然粗管的管内径较大,但手术的创伤严重,渗出多或伴有出血,也使管腔较易堵塞;⑥皮下气肿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张力性气胸治疗中,可引发全身致命性的皮下气肿;⑦治疗时间较长,即使气胸愈合,拔管后仍需待伤口愈合数天方可出院。鉴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近年来一些医务工作者试用小试管进行治疗,但因小管的排气困难(空气阻力大)及未能解决小管极易堵塞问题而不能被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利用极细导管取代传统较粗引流管,且可避免细导管堵塞的经细管自动协助减压气胸治疗仪。其设计巧妙,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如附图所示,包括有细管(1)、沉淀瓶(2)、控制装置、自动微负压间歇协助减压装置及自动间歇微量双向气流通管装置,其中自动微负压间歇协助减压装置包括有沉淀瓶(2′)、电磁阀(3)、单向阀(4)、微负压泵(5),自动间歇微量双向气流通管装置包括有波纹气鼓(6)及其驱动装置,其中细管(1)的一端置于病人患有气胸的胸腔内,另一端置于沉淀瓶(2)内,微负压泵(5)通过沉淀瓶(2′)、单向阀(4)及电磁阀(3)与沉淀瓶(2)连接;波纹气鼓(6)的一端与沉淀瓶(2)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微负压泵(5)、电磁阀(3)、驱动装置连接。
上述驱动装置包括有电机(7)、减速器(8)及把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9),其中减速器(8)的输入端与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减速器(8)的输出端与运动转换机构(9)主动件连接,运动转换机构(9)的从动件与波纹气鼓(6)连接。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输出的时钟电压图。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细管(1)、沉淀瓶(2)、控制装置、自动微负压间歇协助减压装置及自动间歇微量双向气流通管装置,其中自动微负压间歇协助减压装置包括有沉淀瓶(2′)、电磁阀(3)、单向阀(4)、微负压泵(5),自动间歇微量双向气流通管装置包括有波纹气鼓(6)及其驱动装置,其中细管(1)的一端置于病人患有气胸的胸腔内,另一端置于沉淀瓶(2)内,微负压泵(5)通过沉淀瓶(2′)、单向阀(4)及电磁阀(3)与沉淀瓶(2)连接;波纹气鼓(6)的一端与沉淀瓶(2)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微负压泵(5)、电磁阀(3)、驱动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微负压泵(5)可为波纹气鼓或电磁泵或活塞泵。
上述驱动装置包括有电机(7)、减速器(8)及把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运动转换机构(9),其中减速器(8)的输入端与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减速器(8)的输出端与运动转换机构(9)的主动件连接,运动转换机构(9)的从动件与波纹气鼓(6)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机(7)为伺服电机。
上述运动转换机构(9)可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也可为连杆机构。
上述沉淀瓶(2)与波纹气鼓(6)之间还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0)。
上述压力传感器(10)的旁侧还装设有压力表(11)。细管(1)的外径可为1.8mm,内径可为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贵真,未经刘贵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20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射针回缩型安全注射器
- 下一篇:气管内插管体位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