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式光衰减器无效
申请号: | 01242088.3 | 申请日: | 200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5034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26 | 分类号: | G02B6/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衰减器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调式光衰减器,尤指一种具止动结构的可调式光衰减器。
光衰减器是一种用于衰减光讯号强度的被动元件,它广泛应用于光传输系统与光网络中,例如光测试系统、光讯号发射系统等。
一般可调式光衰减器,多采用滤光片(或衰减片)置于双光纤准直器与反射镜之间垂直光路方向上移动。因滤光片在垂直光路方向上的光吸收密度呈由高至低分布,故光讯号通过不同位置的滤光片时,光强度因滤光片吸收程度不同而造成衰减值也随之变化,从而实现可调光讯号衰减程度的目的。
现有技术美国专利第4,702,549号揭露了一种可调式光衰减器,它包括:二相对设置的光纤以及一吸收片(Filter Element),该吸收片安装于一手动往复运动装置,且其往复运动方向与光纤的对准方向不垂直。该手动往复运动装置通过螺杆来调整吸收片相对光纤的横移位置,以控制吸收片对光讯号的衰减量。此种可调式光衰减器在以螺杆调整吸收片的位置时,由于该手动往复运动装置是相对于螺杆转动,而手动往复运动装置的移动范围为螺杆的有效长度,螺杆的有效长度即界定了光衰减值的最大与最小界限,由于并未设计止动结构或装置,因而在使用者调整的同时,往往无法确认吸收片是否已调至产品规格标示的最高或最低衰减值,以致造成使用时必须花许多的时间确认最高或最低衰减值。同时,由于这种手动可调式光衰减器未具止动结构或装置,为达调整光衰减值至最大或最小值,使用者会尽可能旋转螺杆以确保光衰减器已到达最大或最小的光衰减值,这样重复操作多次易造成螺杆或往复运动装置上螺纹过度磨损,最后使光衰减器失去它应有的精确度。另,美国专利第4,989,938及4,904,044号,亦存有相同问题。
又,如美国专利第6,144,794及6,130,984号等,均有揭示类似的可调式光衰减器,这种光衰减器均是以往复运动方式调整滤光片位置,以实现调整光衰减器的衰减值目的。这两件专利均是以电气装置,如马达等,控制螺杆旋转以驱动滤光片移动,从而调节光衰减值的大小。以电气装置控制滤光片位置固然可获取较佳的精度,并经由电位控制确认最大或最小的光衰减值。但是,电气装置同时需配合对应的回馈系统,它成本较高且对应的体积较大,实不如手动可调式光衰减器经济。且当对应回馈系统失效时,电气装置控制的可调式光衰减器同样无法确认最大及最小光衰减值,并会造成螺杆空转,造成螺杆或往复运动装置上螺纹磨损,最后使光衰减器失去它应有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止动结构的可调式光衰减器,其既具有所需的精确衰减精度,又可让使用者容易判断最高或最低衰减值。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可调光衰减器采用一种止动结构,其包括一壳体,内部设有定位槽;一往复运动装置,该往复运动装置包括一旋转螺杆与一滤光片载体;一渐变密度滤光片固设于可沿螺杆作直线移动的载体上;及一具有双光纤准直器及反射镜的光学模块。该载体配合装设于螺杆外部,通过调节螺杆转动可使滤光片载体沿着螺杆作直线移动,该载体两侧设有止动部;该滤光片的滤光密度沿载体直线移动的方向逐渐变化,故当光讯号通过滤光片的不同位置时,它对光讯号的衰减值随之变化,从而达到光衰减量可调的目的。转动螺杆,以驱动载体在双光纤准直器与反射镜之间沿垂直光路方向上往复运动移动,当载体的止动部与壳体的定位槽相接触,既阻止载体继续运动,使用者便可判断该光衰减器已调至最高或最低衰减值。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调式光衰减器提供一种止动结构,可供使用者判断该滤光装置是否已调到最高或最低衰减值,并且可防止因往复运动装置或螺杆磨损而影响光衰减器的精度,以提供一精确衰减精度。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衰减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衰减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衰减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第4、5、6图是本实用新型光衰减器的连续作动立体示意图。
请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光衰减器10包括盖体2、壳体3、光学模块4、往复运动装置5及渐变光吸收密度滤光片6。壳体3及盖体2配合可形成容置空间,以将光学模块4、往复运动装置5及滤光片6收容于其中。而输出光纤45与输入光纤46则自壳体3与盖体2之组合体中向外部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20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括板式自动控制阀门
- 下一篇:一种“圆角”螺栓拆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