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负压管道加压一体化智能给水设备无效
申请号: | 01244312.3 | 申请日: | 200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956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亮 |
主分类号: | E03B11/16 | 分类号: | E03B11/1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小军 |
地址: | 266108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负压 管道 加压 一体化 智能 给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入高楼管网系统中的给水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水泵实现无负压管道加压一体化的给水设备。
现有技术
中国专利ZL87204999号公开了一种小型气压给水设备,该设备主要是由贮水箱、压力水箱、水泵和单向阀等构成,贮水箱内设有控制水位的浮球阀,压力水箱上设有控制水泵启动和停止的压力开关,单向阀设在水泵出水管上,其主要特征在于:贮水箱和压力水箱合为一个整体装在同一个罐内,中间由隔板分开而成,在水泵的出水管上设有一个自动补气器,该自动补气器的进气口与大气相通。该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设备结构紧凑,占地小,运输和安装方便,同时设备对周围环境要求不高,综合成本较低等。
但是,由于该实用新型采用的是隔板式结构,水泵等相关装置和零部件只能安装在隔板或罐体上,产品整体的集成度或一体化的程度较低。例如,该实用新型的水泵只能安装在罐体的底部,自动补气器则只能安装在隔离板上。这种结构方式不仅带来了产品组装上的难度,而且产品密封的效果相对较差,不利于产品的维修和保养。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结构合理,集成度或一体化程度更高的无负压管道加压一体化的给水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发明目的在于:在上述主要发明目的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降低能耗的无负压管道加压一体化的给水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具有进水口的罩体上固定安装潜水泵,潜水泵的进水口与罩体内腔相通,出水口则置于罩体外;真空自动补偿器也固定安装在罩体上,其出气管与罩体内腔连通;罩体部分,整体密封固定在具有出水口的压力容器中,罩体的进水口和真空自动补偿器的进气管从压力容器器壁上的固定孔中穿出,分别与管网上的进水管连接,或与大气相通;压力容器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它通过电气控制系统控制潜水泵的开启或关闭,从而构成无负压管道加压一体化的给水设备。
压力容器可以进一步由隔板将其分隔出两个密封独立的空间,具有出水口的独立空间部分可以作为压力水箱部分,而另一独立空间则用于按装电气控制装置。
为了充分利用管网的压力,在罩体上固定安装一个旁通止回阀。当压力水箱的压力大于罩体内腔的压力时,旁通止回阀关闭;当压力水箱的压力小于罩体内腔的压力时,旁通止回阀打开,罩体内腔的水进入压力水箱。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罩体套装结构,因此可以在产品组装时,首先将罩体基本组装完毕后,再将整个罩体部分置于压力水箱中进行固定密封,结构设计符合提高生产和组装效率的需要,同时这种结构便于拆装维修。
套装—隔板结构可以将罩体、电器控制装置和压力水箱进一步集成化和一体化,同时压力水箱中水的不断流动,可以帮助调节电气控制部分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以及环境对设备安装、运行的要求。
借用管网的压力为高楼供水的旁通止回阀结构设计,可以降低潜水泵的能耗,为用户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压力容器;2.罩体;3.变频潜水泵;4.进气管;5.真空自动补偿器;6.密封套;7.止回阀;8.密封套;9.导线;10.密封垫;11.电气控制系统;12.出气管;13.密封套;14.接线座;15.压力传感器;16.隔板;17.旁通止回阀;18.出水口;19.底座;20.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以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压力容器(1)的上部由隔板(16)将其分隔出两个密封独立的空间A、B,下部的独立空间A为具有出水口(18)的无负压管道加压一体化的给水装置压力水箱部分,而另一独立空间B则用于按装电气控制装置。
具有进水口(20)的罩体(2),其顶部固定安装一个变频潜水泵(3),该潜水泵的进水口置于罩体内腔C中,出水口则安装一个止回阀(7),置于罩体(2)外;真空自动补偿器(5)的出气管(12)固定安装在罩体侧壁的上部,与罩体内腔C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亮,未经张明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43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机车制动器间隙自动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