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大灯自动变光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01245201.7 | 申请日: | 200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4887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久丰;苏伟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久丰;苏伟程 |
主分类号: | B60Q1/14 | 分类号: | B60Q1/14;B60Q1/08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继道 |
地址: | 325002 浙江省永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大灯 自动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夜晚会车时控制前大灯开闭的自动变光控制器。
前景技术:在夜晚行车时,两车接近必须及时开闭远光灯和近光灯交替照明,防止灯光眩目而产生不安全因素。现有的自动变光控制器一般用光电探头检测灯光信号,由于光电探头会产生暗电流混淆光电流,其受温度影响很大,在外界温度变化时,如长途行车到不同地方,光电探头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较大波动。一般要求两车相距150-200米时交替开闭前大灯,如果光电探头准确性差,会很近或很远时才动作,可靠性差,还需手动控制,操作麻烦,影响了自动变光控制器的推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解决现有汽车前大灯自动变化控制器探测灵敏度和准确性易波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光电探头、放大电路、比较器、压控振荡电路和驱动负载电路,近光灯和远光灯连接在驱动负载电路中,光电探头连接有温度补偿电路。
在光电探头上连接温度补偿电路后,可以有效抑制光电探头的暗电流,使探测灵敏度和准确性保持稳定,整个自动变光控制器的性能可靠性大大提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电路方框图;
图2是实施例的电路图。
实施例:如图所示,光电探头1连接有温度补偿电路2,本实施例采用光敏三极管VT1作探头,电阻R1及二极管D1和D2串联在光敏三极管VT1的基极回路中构成温度补偿电路2。如果用光敏二极管作为探头也可以,但是同样要温度补偿,不如用光敏三极管性能更佳。放大电路是由三极管VT2和VT3连成的普通放大电路,从光敏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输入信号。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比较器4,比较器4再连接压控振荡电路5,其输出的振荡信号再输入驱动负载电路7。比较器4可以用与非门IC1,压控振荡电路5由三个与非门IC2,IC3和IC4连接成,实际上,压控振荡电路5是由集成块CD4011和相应元器件连接成,与非门IC1也是集成块CD4011的一部份。本实施例是由汽车电瓶供电的,由于电瓶电压会有波动,在压控振荡电路5和驱动负载电路7之间连接稳压电路6,这样除驱动负载电路7之间连接稳压电路6,这样除驱动负载电路7由电瓶直接供电,其余的均由稳压电路6输出电压驱动,稳压电路6可以用常见的集成稳压器7806。驱动负载电路7包括二个三极管VT4和VT5及二个达林顿管VT6和VT7。三极管VT4的基极接受压控振荡电路5的输出信号,集电极则分别连接达林顿管VT6和三极管VT5的基极,三极管VT5的集电极和达林顿管VT7的基极连接,近光灯L1连接在达林顿管VT6的集电极回路上,远光灯L2则连接在达林顿管VT7的集电极回路上。
当车距为150-200米时,光敏三极管VT1探测到灯光信号,其输出感应信号经放大电路3放大进入与非门IC1后输出高电平,然后触发压控振荡电路5输出振荡信号进入三极管VT4,当振荡信号为高电平时,远光灯L2亮,近光灯L1关,当振荡信号为低电平时,远光灯L2关,近光灯L1亮,振荡信号不断变化,远光灯L2和近光灯L1交替开闭。如果车距较远,信号从与非门IC1输出为低电平,压控振荡电路5不输出振荡信号,一直输出高电平,这样远光灯L2常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久丰;苏伟程,未经陈久丰;苏伟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5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