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防盗锁报警起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45823.6 | 申请日: | 2001-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4902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8 |
发明(设计)人: | 庄道杰;庄道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环县红旗器具配件厂 |
主分类号: | E05B45/12 | 分类号: | E05B45/1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60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结构 防盗锁 报警 起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锁的配件,特别是一种用于防盗锁上的报警起动装置。
目前的防盗锁报警装置一般位于防盗锁内。报警装置装于防盗锁内后,防盗锁的结构变得复杂,容易使报警装置出现故障。因此,现在许多人采用将报警装置与防盗锁分开设置的方法。但这需要在防盗锁内设置一个触发起动装置,使得防盗锁一旦出现不正常动作时,能触动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为此,本发明人曾提出过“防盗锁的报警起动装置”的专利申请(申请号为:01238766.5),它设置在机械式防盗锁的壳体内,包括绝缘板、弹簧和金属垫圈,通过串接于报警电路上而控制触发报警电路的。该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着灵敏度不是很高、会出现误报警等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上述起动装置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防盗锁报警起动装置,使它的结构更加简单实用、灵敏度更高,而且不会出现误报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改良结构的防盗锁报警起动装置包括一块绝缘板,该绝缘板固定于防盗锁锁舌伸出处的壳体外表面,绝缘板的外表面镀有金属镀层,该金属镀层和防盗锁壳体分别通过导线串接于报警电路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绝缘板外表面的金属镀层与防盗锁的壳体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导通的,因此报警电路也就处于断开状态。由于壳体与绝缘板是固连在一起的,没有相对运动,故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误报警。但是,在盗贼撬锁时,盗贼通常使用金属工具拨动或者顶压锁舌。这样,固定于锁舌处的绝缘板外表面的金属镀层与壳体之间因所插入的金属工具接触而导通,从而触发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绝缘板设置于盗贼强行撬锁时必然会触碰到的锁舌处,因此触发报警的灵敏度很高。同时,本实用新型基本不改变现有的防盗锁结构,其结构简单,实用价值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改良结构的防盗锁报警起动装置安装于防盗锁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改良结构的防盗锁报警起动装置中绝缘板处的外形图。
图中,1、壳体;1a、挡沿;2、锁芯;3、锁舌;4、导向柱;5、拨动块;6、绝缘板;6a、金属镀层;7、控制开关;7a、按钮;8、导线。
如图1和图2所示,机械式防盗锁一般包括壳体1、锁芯2、导向柱4、拨动块5和锁舌3等零件。本装置中的绝缘板6是固定于壳体1上锁舌3伸出这一侧的外表面。绝缘板6可以通过铆钉铆接于壳体1上,也可以通过胶水或者其它方式固定于壳体1上。本实施例中,绝缘板6的四周设有挡沿1a,挡沿1a与壳体1连为一体。挡沿1a略高于绝缘板6,在防盗锁日常使用过程中可阴挡绝缘板6表面碰触到门框或者外物,杜绝本装置误报警的现象出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防盗锁壳体1的内侧设置一个控制开关7,控制开关7的按钮7a位于拨动块5的侧沿处。防盗锁的开闭可以使控制开关所处的状态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当防盗锁开启时,其拨动块5会顶压控制开关7的按钮7a,使控制开关7处于断开状态;当防盗锁关闭时,拨动块5离开控制开关7的按钮7a,控制开关7处于导通状态。本实施例中,与绝缘板6上金属镀层6a联接的导线8穿过壳体1,并通过该控制开关7后再接入报警电路。这样,当防盗锁处于开启状态时,整个报警回路因控制开关7断开而不能报警。也就是说,即使绝缘板6上的金属镀层6a与防盗锁壳体1之间导通,也不会触发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同理,与防盗锁壳体1联接的导线8也可通过该控制开关7后再接入报警电路,可起到同样的作用。这样,就防止了在防盗锁开启状态时本装置误起动报警器的现象出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环县红旗器具配件厂,未经玉环县红旗器具配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58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级预应力固井套管锚
- 下一篇:节油限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