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湿鼓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46533.X | 申请日: | 200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4885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宜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宜万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江南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1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鼓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鼓风装置。适用于高炉的脱湿鼓风,也可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中。
目前,上海宝钢所用的高炉脱湿鼓风装置,为分体结构,即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单独安装于一厂房内。这就需要专门为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建造厂房,不仅占地多,还增加了用户的投资。而且,这种脱湿鼓风装置都是间接冷却,即以水和盐水作为载冷剂来对空气进行冷却,热效率不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湿鼓风装置。这种脱湿鼓风装置占地少、投资少、热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脱湿鼓风装置,包括制冷压缩冷凝机组、高效换热器、排水段和高效除雾器。其中的高效换热器、排水段和高效除雾器依次连接在一起,高效换热器的前侧和高效除雾器的后侧分别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排水段的底部有排水管。其结构特点是所说的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外面有下壳体,下壳体的上面有上壳体,高效换热器、排水段和高效除雾器安装于该上壳体内。所说的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均伸出上壳体的对应侧壁之外。其中的高效换热器和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分别由若干换热器单元和若干制冷压缩冷凝机组成,每个高效换热器单元借助于管道与一个制冷压缩冷凝机相接。
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安装于下壳体内,且下壳体上面有上壳体,高效换热器、排水段和高校除雾器安装于该上壳体内,变传统的分体结构为整体结构。这样,不需为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另建厂房,不仅占地少,还可为用户节约投资。又由于本实用新型一改传统的间接冷却为直接蒸发冷却,使得其热效率大大提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脱湿鼓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脱湿鼓风装置含有上、下壳体1和8,该上、下壳体间用紧固件固接在一起。上壳体1内安装有高效换热器3、排水段4和高效除雾器5,其中的高效换热器3是由若干换热器单元组合而成,该换热器单元为板翅式换热器。排水段4为一空腔,其底部加工有下凸式水槽,水槽底部开有孔,排水管7的一端固定在该孔处,另一端伸出上壳体1之外。高效除雾器5内设置有若干层(本实施例为四层)除雾层,该除雾层呈水平设置。相邻的两除雾层之间、最上面的除雾层与空腔上壁之间以及最下面的除雾层与空腔的下壁之间,均设置有呈45°角倾斜的斜隔板,以使得相邻的两斜隔板间形成一气道。其中的除雾层为三层结构,其两面为带孔的金属薄板,中间层为金属丝。上述高效换热器3、排水段4和高效除雾器5之间借助于法兰和紧固件相固接。高效换热器3的前侧和高效除雾器5的后侧均固接有锥形段,分别用以形成空气进口2和空气出口6。制冷压缩冷凝机组9安装于下壳体8内,该制冷压缩冷凝机组是由若干制冷压缩机组成。每个制冷压缩机借助于管道与高效换热器3中的一个换热器单元相联接,从而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制冷系统。这样,多个制冷系统联合工作,就可实现对大流量(例如24000~530000m3/h)空气的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脱湿鼓风装置的上、下壳体1和8,采用彩钢夹心板制成。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脱湿鼓风装置可安装于室外,而不需要厂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宜万,未经张宜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65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