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加药器无效
申请号: | 01246813.4 | 申请日: | 2001-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4990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辉;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辉;王洋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国智 |
地址: | 71006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使用 加药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静脉输液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加药器。
二.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医疗实践中,护士实施静脉输液治疗时,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抗菌素等药物需要加注于大输液瓶内,传统的方法是先用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将抗菌素等药物抽吸于注射器腔内,再用注射器穿透大输液瓶将注射器腔体内的药液注于大输液瓶内,如此反复多次才能完成加药过程。这组加药过程不仅给护士带来较大的劳动强度,还会由于反复抽吸和加注药液造成药液污染,尤其是野外抢救和战时,采用这种方法加药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就更大。多年来,业内人士也曾多次试图改变这种方法,但至今仍未有一个较好的方法或器械来替代。
三.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部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加药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加药方式及其设计原理,对目前的加药方法进行一些改进,使得加药过程变得相对简单,同时也减小了药液污染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一次性使用加药器包括一个形状类似于T型的本体1和一根空心的钢针2,其特点是:钢针2从本体1中穿过并与本体1紧密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是,钢针2的两端带有锥度;钢针2与本体1的结合部位带有挠度;本体1的材料为工程塑料;本体1与钢针2可制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流体力学原理,设计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加药过程相对简单,减小了药液污染的可能性。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I-I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设计人给出了以下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出的等效替换,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参见图1~3,该一次性使用加药器包括一个形状类似于T型的本体1和一根空心的钢针2,钢针2从本体1中穿过并与本体1紧密结合。
本体1采用工程塑料制成,大端处有一空腔3,小端也有一空腔4,两空腔形成背靠背,为了节省材料和便于操作,小端的空腔设计了一个R孔,从R孔可以看到钢针2;钢针2从本体1的两空腔中穿过,与本体1紧密结合,为了不让钢针2在本体中移动,钢针2与本体1的结合部位带有一定的挠度。穿入本体的钢针2的两端,在空腔3和空腔4内以不出空腔为好,这样便于存放、运输和使用。钢针2的两端均带有锥度,这样有利于穿刺药瓶盖或输液袋。制作时,可将本体1与钢针2制成一体。
使用时,将需要加注的药瓶对准钢针2倒插于本体1大端的腔体内,钢针2刺穿药瓶盖进入药瓶,本体1的小端与输液软包接口连接,钢针2同样刺穿输液软包口进入输液软包内,用手挤压输液软包,输液软包的液体在挤压的作用下通过钢针2流向药瓶,药瓶内的抗菌素与输液软包的部分液体混合使抗菌素发生溶解,待抗菌素溶解完成后,可释放输液软包的压力,溶解的抗菌素和压入的输液软包的部分液体便一起通过钢针2流回输液软包内,这样便完成了一次加药过程。如果需要加多种的药,只需更换所加药瓶,再次倒插于本体1大端的腔体内,重复上述过程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整个加药过程是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的,避免了因多次抽吸药液造成药液污染的可能性,实现了安全加药,使用及操作简单,减轻了护士操作的劳动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辉;王洋,未经李文辉;王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6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