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送粉喷嘴无效
申请号: | 01246911.4 | 申请日: | 200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4991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东;陈静;刘振侠;李延民;杨海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7/14 | 分类号: | B05B7/14 |
代理公司: | 航空工业部西北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粉喷嘴,尤其涉及激光立体成形或者激光熔覆技术的侧向送粉喷嘴。
激光立体成形技术或者激光熔覆技术所采用的同步送粉方式有同轴送粉方法及侧向送粉方法两种。和同轴送粉装置相比,侧向送粉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不受激光光头结构限制、可调性好等优点。目前,侧向送粉装置中的喷嘴采用直通气帘结构,粉末流依靠重力自喷嘴中心流出,保护气从均匀环绕在喷嘴中心的8个直通孔中喷出,形成直通气帘,该气帘对粉末流的拘束作用及对激光高温熔池的保护有限,其结果是在激光立体成形过程中粉末的利用率低于40%,成形零件表面粘粉严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粉喷嘴,这种送粉喷嘴采用漏斗形气道对保护气进行整流,获得在30mm距离内呈直线运动的粉末流,在增加粉末流挺度的同时减小粉末流的发散角,能有效的提高粉末的利用率;通过改变漏斗形气道的直径能够获得直径可变的粉末流,从而与激光光斑直径实现很好地匹配。
一种送粉喷嘴,由内枪体1和外枪体2构成,内枪体1插入外枪体2中,通过螺钉3将内枪体1和外枪体2固定。
内枪体1右端采用内凹封口的圆管结构,圆管内壁攻有螺纹,与侧向送粉枪相联结;封口的左端中心钻有一直径为2.2mm的定位孔,周围均匀分布8个直径为1.5mm的孔,形成气筛;侧向送粉枪的送粉管插入定位孔中从而实现送粉管的定位,可保证粉末流与保护气流同轴,保护气流经过气筛均匀喷出进入外枪体2。
外枪体2的出口一端的外圆面成锥面,锥面与轴心夹角为30~45°,内腔设计为漏斗形气道,漏斗形气道的直径为3~6mm,经漏斗形气道所喷出的粉末流直径为2~5mm,保护气经过漏斗形气道整流后喷出。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对粉末流的拘束作用增强,粉末流挺度增大,发散角由5.71度减小到2.06度,粉末流从喷嘴喷出后呈直线运动,因此粉末的利用率从40%提高到70%以上,成形零件表面几乎没有粘粉。
漏斗形气道的直径可在3mm到6mm之间调节,使得粉末流的直径可变,从而与激光光斑直径实现很好地匹配。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送粉喷嘴示意图
1-内枪体 2-外枪体 3-螺钉
图2为送粉喷嘴内枪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送粉喷嘴外枪体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由内枪体1和外枪体2构成。内枪体1插入外枪体2中,螺钉3用来固定内枪体1和外枪体2。
参照图2,内枪体1右端采用内凹封口的圆管结构,圆管内壁攻有螺纹,与侧向送粉枪相联结;封口的左端中心钻有一直径为2.2mm的定位孔,周围均匀分布8个直径为1.5mm的孔,形成气筛。侧向送粉枪的送粉管插入定位孔中从而实现送粉管的定位,可保证粉末流与保护气流同轴,保护气流经过气筛均匀喷出进入外枪体2。内枪体1由黄铜制成,外径12.5mm,长12mm。
参照图3,外枪体2的内腔设计为特殊结构气道,即漏斗形气道,保护气经漏斗形气道整流后平稳流出喷嘴。送粉枪的送粉管穿过整个外枪体内腔并伸出外枪体2的左端面2mm。漏斗形气道的直径设计为4mm,所获得粉末流的直径为3mm。为了给喷出送粉喷嘴的保护气流施加一个引流作用,外枪体2距送粉管出口一端的外圆面车成锥面,锥面与外枪体2轴心的夹角为30度。外枪体2由黄铜制成,最大外径16.5mm,长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69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