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沥青砼的纤维丝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246987.4 | 申请日: | 200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4956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洁 |
主分类号: | C04B16/06 | 分类号: | C04B16/06;C04B26/26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西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越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东***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沥青 纤维 结构 | ||
领域技术
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砼中所加入加强筋结构的改进。
技术背景
同水泥路面相比,沥青砼路面有着行驶舒适、噪音小、成本低、美观的优点,但其也存在有许多缺陷,如车辙、坑槽、裂缝、寿命短、修复频率高等等,给建设者和使用者带来烦恼。在大量的应用中已经证明,在混凝土中适量加入单丝纤维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例如民间把麦草、麻刀、毛发拌在墙泥中避免墙皮的干裂。在沥青砼中则要求这种加强筋具有耐高温(190℃左右)和较高抗拉强度的性能。因此早期多选用的是钢丝纤维,其直径在0.1-0.5mm范围,长度在2-5cm范围。钢丝纤维作为沥青砼的加强筋,虽然具有高强度、耐高温、高弯曲弹性、高取向性等路用性能,但由于钢丝纤维与沥青混合粘附性能较差、握裹力较低,更重要的是耐腐蚀性太差,再加上金属的磨损系数远小于沥青砼,从而在路面磨损后使大量的钢丝纤维裸露,即凸尖现象,对车轮的磨损非常有害,另外钢丝纤维的成本昂贵,使其在沥青砼路面的应用严重受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机场、车场的建设越来越多,而交通量的猛增、轴重增加,人们对路面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经大量的研究在沥青砼中加入加强筋仍被认为是最简易有效的方法,故又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的纤维材料。有人用玻璃纤维丝做过实验,其抗拉强度高达1400-1500Mpa,但由于其在混合搅拌中易断裂,断裂延伸率只有5%左右,故无法使用。目前更多使用的是石棉纤维丝,其虽然解决了耐高温的问题,但其抗拉强度太低,起不到加强筋的作用,而现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为吸油。在研究中人们发现有许多化纤合成材料具有很好的性能,抗拉强度高、耐高温、但在实际应用时则出现了问题,混合搅拌易发生缠绕,即纤维缠绕成团不容易被均匀分散,再是薄膜结构使纤维的抗拉强度降低。通过大量研究本发明人认为是所用化纤纤维丝的形状和长/径比结构不匹配所造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合适的纤维丝形状和长/径比结构,使其能方便地应用于沥青砼中,解决以上所述问题,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使用性能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要求完成。所述的纤维丝呈棒状体,其直径范围在6-30μm,长度范围在2-20mm。由于棒状体的弹性结构和合适的长/径比,使纤维丝在混合搅拌中不发生缠绕,再由于棒状体表面积小的特点,在混合搅拌中热接触面小,从而使抗拉强度的降低被减少许多;当然棒状体可以是圆柱体、或是棱柱体的任一种形状。
发明人通过研究得知,在沥青砼中骨料较大时(用于沥青路面基础层的铺设)其纤维丝直径范围在20-30μm,长度范围在10-20mm,效果会更好;在沥青砼中骨料较小时(用于沥青路面表层的铺设)其纤维丝直径范围在10-20μm、长度范围在4-10mm效果会更好;在沥青砼中骨料为细砂或没有时(用于路面的修补)其纤维丝直径范围在6-10μm,长度范围在2-5mm效果会更好。主要是在满足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的同时,又能满足均匀分散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纤维丝在产品形成时为多根堆积、方向一致呈撮状的丝束;这有利于在混合搅拌时,纤维丝束容易被均匀分散再被逐步剥离,进一步减少缠绕现象的发生。所述的纤维丝在商品形成时,为一定重量的多束纤维丝束被挤压堆积在一起用外覆薄膜包装;这不仅利于运输和定量投料,更有利于缠绕现象的避免,因为在混合搅拌中整包的投料,其外覆薄膜在被搅拌撕开的同时遇高温熔化,纤维丝束很容易被均匀分散,再使单丝纤维被逐渐剥离均匀分散,从而避免缠绕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按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纤维丝结构,当被投入沥青混合料搅拌时,由于所采用纤维丝合成材料与沥青同属石油产品类,因此二者具有非常好的亲和性和很强的握裹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沥青砼的柔韧性、抗剥落、抗磨损、抗疲劳的性能,最终达到抑制沥青砼的开裂、防止产生车辙、渠化、挤推和坑洼等现象,解决了已有技术产品所存在的问题。与不加纤维丝的沥青砼相比,马歇尔稳定性提高28%,流值提高31.5%,动稳定度提高92%,疲劳寿命提高38%,未冻融劈裂强度提高11%,冻融劈裂强度提高23.8%,残留强度提高12.3%,变形速度降低18.5%。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纤维丝结构,终结了沥青砼不可用软纤维加强的历史。其使用非常简单,无需改变原沥青混合料设计,无需添加任何附属设备,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性能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洁,未经张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69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