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异形直喷式柴油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01247471.1 | 申请日: | 200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970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忠;樊兴龙;岳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61/14;F02B23/0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玉 |
地址: | 650224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 直喷 柴油发动机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是一种异形直喷式柴油发动机。
二、背景技术
柴油发动机作为一个整体自发明创造出来之后,历经上百年,作为大的、革命性的技术再创新,似乎就没有出现了,但这并不是说该行业的技术创新就停止了,因为,围绕着降低燃油消耗,降低废气排放,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可靠性等等方面的技术革新一直都没有断过,如电子控制喷射燃油的发动机,就是很好的事例。
目前,在我国申请与柴油发动机相关的技术的专利很多,如1999年8月25日公告,公告号CN1226949A,名称为“泵喷嘴”的专利申请,1999年4月7日公告,公告号CN1213040A,名称为“内燃机气缸盖的制造方法”的专利申请,1997年6月18日公告,公告号为CN1152071A,名称为“柴油发动机的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的专利申请等等;但上述申请更多地是重视局部的改进和革新,对柴油发动机作为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考虑得不多,不够,故难以评价其优劣。
产业发展以经济利益为目标,柴油发动机作为一种人类工作,生活使用的物品,其技术创新的目标指向也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性为目标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解决柴油发动机经济性的整体方案,通过对最关键的进气,喷油角度,燃烧室充分混合的整体组合考虑,创造出一种异形直喷式柴油发动机。
三、发明内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异形直喷式柴油发动机,由缸体,气缸盖,活塞,燃烧室,喷油器,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机构,润滑机构等组成,方案是这样的:气缸盖1上设有喷油器4、进气道2,该进气道连接着进气管3,在活塞6的顶面上设有缩口W型燃烧室5;
其中、进气道2为螺旋涡流气道,进口中心至气缸盖底面的尺寸(D进)为53毫米,出口直径(D出)为40毫米,其进口端面为方形;
进气管3的进气总口端面8与第一气缸进气口的距离尺寸为65~85毫米,进气道总管9的直径为60~80毫米,进气道总管后端面10至最后一缸进气口中心的尺寸为55~75毫米,该总管与歧管的过渡圆角11为10~30度;
喷油器4与气缸中心线12的夹角α为13~17度,其上的喷油孔数为6,喷孔直径为0.15~0.30毫米,喷孔锥角为150~160度,喷孔13的位置为至气缸中心轴向1.5~3.5毫米,径向9~13毫米;
缩口W型燃烧室5的位置,其中心与气缸中心的距离为轴向尺寸0~4毫米,径向尺寸4~8毫米,燃烧室中心的夹角β为150~170度、夹角γ为100~120度,顶面圆角半径(R1)为9~11毫米,底面圆角半径(R2)为5~7毫米,燃烧室深(H)15~17.5毫米,开口直径φ为50~70毫米,底部半径(R3)为31~33.5毫米。
该异形直喷式柴油发动机的气缸直径为95~110毫米。
该发动机的其它结构组合与现有柴油发动机的结构是一样的,不在作具体描述。
显然,该异形直喷式柴油发动机的技术内容重点在进气的组织、喷油的角度、燃烧室的改进及其组合结构中,用这种组合得到的柴油发动机,其有益效果在于:
(一)能组织起较好的空气和燃油混合,使燃烧充分,提高空气利用率,
降低油耗,降低排放,从而提高了该机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二)这种组合来源于科学的理论计算设计和精确的试验及高质量的加工
装配;(三)其进气指标:流量系数和涡流比可以达到下列图表的数值范围;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进气道主视图;
图3是进气管主视图;
图4是进气管俯视图;
图5是活塞俯视图;
图6是图5中A~A剖面视图;
图7是图8的(说明喷油器孔位置的)仰视图;
图8是气缸盖(说明喷油器位置)的剖视图。
上述附图并不代表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附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异形直喷式柴油发动机,由缸体,气缸盖,活塞,燃烧室,喷油器,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机构,润滑机构等组成,较好的具体方案是这样的:气缸盖1上设有气门座7和喷油器4、并连接着进气道2,该进气道连接着进气管3,在活塞6的顶面上设有缩口W型燃烧室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74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