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Z-箍缩丝阵负载及辅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47615.3 | 申请日: | 200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5000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发明(设计)人: | 邱龙会;唐永建;傅依备;魏芸;孙祚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5H1/06 | 分类号: | H05H1/06 |
代理公司: | 四川科学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翟长明,何勇盛 |
地址: | 6219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箍缩丝阵 负载 辅助 装置 | ||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产生等离子体的箍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Z-箍缩丝阵负载及辅助装置。
2.背景技术
Z-箍缩物理实验所使用的丝阵负载的结构及种类较多,有单丝负载和多丝负载,多丝负载又分为平面排列丝阵负载和圆柱面排列丝阵负载,圆柱面排列丝阵又进一步分为单层柱面丝阵和同轴多层柱面丝阵,不论丝阵负载的结构如何,都由直径均匀的负载丝按照物理实验需求的方式排列构成。在Z-箍缩物理实验现场,将丝阵负载固定在阴阳电极上,在高电流作用下产生向内快速箍缩,形成均匀的等离子体壳层,但是,由于靶室抽成真空时位于其间的阴阳电极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负载丝本身很细很软(直径<100μm),无法支撑和克服这种变化,使位于阴阳电极之间的负载丝阵发生弯曲和变形,破坏了丝阵负载丝的特定分布,影响Z-箍缩物理实验结果。为了克服这种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多采用在负载丝阵下端每根负载丝上悬挂重物,而另一端固定在电极上,使每根负载丝在重物作用下绷紧而保证丝阵形状不变(Physics of Plasmas,1999,6(4):1270~1293),这种方法仅适用于阴阳电极呈竖直方向排列的靶室结构,若电极呈其它方向排列时,它存在两点缺点,第一,对多丝柱面状丝阵及其它非平面分布丝阵的负载不适用:第二,接触电阻大,同时,存在丝阵因电极间距变化而引起的形变。在丝阵负载的装配、调试、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困难。
3.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Z-箍缩丝阵负载及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Z-箍缩丝阵负载及辅助装置,含有负载丝、定位器a、定位器b、辅助定位盘、弹簧、支撑杆、键条、键槽。其连接关系是:负载丝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定位器a上,负载丝的另一端通过定位器b固定连接在辅助定位盘上,辅助定位盘与定位器b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和导线,支撑杆通过螺纹将定位器a、定位器b和辅助定位盘固定连接,在支撑杆、定位器a、定位器b和辅助定位盘上的螺纹对应位置上分别设置有键槽,键槽中可插入相匹配的键条。
定位器a和定位器b、辅助定位盘分别采用导电性良好的金属、合金或石墨材料制成。
定位器b与辅助定位盘相对的一侧有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面台阶。
定位器a、定位器b和辅助定位盘的圆周上分别有相应数量的狭缝或小孔。
在定位器b的圆柱面台阶上套有压紧环。
负载丝采用金属丝、合金或聚合物纤维。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较好地解决因电极间距发生变化引起的丝阵负载形变和丝阵负载的安装困难问题,便于丝阵负载的装配、调试、储存和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Z-箍缩丝阵负载及辅助装置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适用范围宽,适用于多种形式的丝阵负载,对单丝负载、多丝负载、密集多丝负载均适用,也适用于靶室的电极结构按不同方向排列的情况。
2)与弹簧相邻的定位器上,丝阵的负载丝可在定位器的狭缝或小孔中移动;
3)负载丝与定位器之间的电接触性能良好,接触电阻小;
4)支撑杆与辅助定位盘和定位器通过螺纹连接,螺距相同,辅助定位盘及定位器之间的位置可以调节,并通过键槽和键条进行固定,支撑杆的数量和连接位置根据需要而定;
5)辅助定位盘与定位器上加工成狭缝或小孔用于分布和固定负载丝,狭缝或小孔的大小、数量及间距由物理实验所需丝阵的参数确定;
6)该机构的支撑杆和键条与定位器易于安装与拆除,能重复使用;
7)能够自动适应靶室中电极间距变化,在电极间距变化时,丝阵负载能保持Z-箍缩物理实验所需要的形状。
4.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圆柱面单层Z-箍缩丝阵负载及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平行多丝Z-箍缩丝阵负载及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
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Z-箍缩丝阵负载及辅助装置含有负载丝1、定位器a2、定位器b3、辅助定位盘4、定位狭缝或小孔5、弹簧6、支撑杆7、键条8、导线9、压紧环10、键槽11、键槽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76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双向单开输出的分料装置
- 下一篇:四传感器秤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