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械传动摩擦制动器无效
申请号: | 01247665.X | 申请日: | 2001-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5356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浣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发东 |
主分类号: | F16D55/31 | 分类号: | F16D55/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04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传动 摩擦 制动器 | ||
本实用型涉及制动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汽车、机床的机械传动摩擦制动器。
目前,在摩托车、汽车、机床等转动机械上使用的摩擦制动器,大多采用液压传动方式,虽然平稳可靠,但结构复杂、成本高,因而也有采用机械传动方式的摩擦制动器。采用机械传动方式的摩擦制动器,必须解决操纵力小、操作行程短与制动力或承载力大的矛盾。为此,人们根据杠杆原理设计出了不同结构的增力机构,安装在操纵部件和从动部件之间,实现用较小的操纵力获得较大的制动力的目的。如中国专利局1999年3月24日公开的名称为“机械盘式制动器和离合器”、公开号为CN1211691A的发明专利申请,其增力机构由楔块,传力件、杠杆块、弧形条、滑块和滚动体组成,控制支承板与杠杆机构上端间隙的限位片装在壳体的内壁。其增力效果虽然显著,但其结构复杂、可靠性差,抱死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时会发生向前翻车的危险,危及人生安全。仔细分析其结构,发生抱死现象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杠杆机构的结构复杂,杠杆块容易卡死,而发生的抱死现象;二是限位片顶在支承板的螺纹的起扣处被卡死,杠杆块不能回位而发生的抱死现象。这一致命弱点,影响了机械传动摩擦制动器的广泛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廉的机械传动摩擦制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机械传动摩擦制动器,包括壳体、与壳体内腔配合的异径活塞、分别固定在壳体和异径活塞上并相对应的制动蹄片、装在壳体上端的螺纹板和装在壳体右侧的操纵机构;螺纹板与壳体上端为螺纹配合连接,在螺纹板的上面的中心安装有弹簧轴,补偿弹簧装在弹簧轴上,一端固定在螺纹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其特征在于异径活塞伸入壳体内腔的一端开有槽口,在沿槽口的垂直方向设有半圆形槽;杠杆块上端两侧设有的半圆弧凸轮与半圆形槽配合;在半圆弧凸轮的右上角设有与其偏心的小半圆形槽,小半圆形槽内安装有一滚柱,滚柱与螺纹板的间隙由装在异径活塞上的限位销限制,杠杆块的下端与操纵机构连接。由于杠杆块与操纵机构直接连接,制动和解除制动都不会受到限制,这样就避免了一种制动抱死的情况发生。螺纹板在补偿弹簧的作用下,可以自动向下旋转,将异径活塞向下推移,以补偿制动片磨损产生的间隙。
所述的机械传动摩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操纵机构包括安装在壳体右侧的弹簧套、装在弹簧套内一端的回位弹簧和装在该端外面的固定套、装在弹簧套内中部的回位套、与回位套一端连接并穿过回位弹簧伸出弹簧套的钢绳组合、一端与回位套的另一端连接的钢片,钢片的另一端与杠杆块的下端铰接。拉紧钢绳组合即可制动,放松钢绳组合即可解除制动。
所述的机械传动摩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异径活塞设有一阶梯通孔,孔的中心位于活塞的边缘,限位销从下装入,穿过异径活塞的阶梯通孔与螺纹板接触,限位销的下部装有弹簧和螺钉。限位销这样安装,不仅限定了螺纹板与滚柱的间隙,而且使限位销不和螺纹板与壳体配合的丝口接触,从而避免了另一种制动抱死的情况发生。
所述的机械传动摩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分别固定在壳体和异径活塞上并相对应的制动蹄片的边缘和壳体上设有对应的定位孔,定位销穿过定位孔使制动蹄片定位,安装在壳体上的回位弹簧片与对应的制动蹄片的轮缘接触,当解除制动后使活塞回位。
所述的机械传动摩擦制动器,其特征在于限位销可以用安装在异径活塞上的限位弹簧替代。这样结构更简单,加工更容易,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简化了杠杆机构,使杠杆块与操纵机构的钢片直接连接,杠杆块不与异径活塞上部槽口的底部接触,所以,杠杆机构不会出现卡死现象;又由于限制螺纹板与杠杆块上端滚柱之间的间隙的限位销装在异径活塞上,并且不与螺纹板边缘的螺纹接触,所以,不会出现因限位销顶住螺纹板起扣处,使杠杆块不能回位的现象。因而,不会发生抱死现象,使用安全可靠。还具有容易加工装配、成本低廉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摩托车,汽车、机床等转动机械的制动。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异径活塞与限位销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杠杆块的构造图。
图4为回位弹簧片的构造图。
图5为限位弹簧构造图。
图6为异径活塞与限位弹簧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摩托车上的使用状态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使用过程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发东,未经郑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76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