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雾防火门无效
申请号: | 01247698.6 | 申请日: | 200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915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黎淑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黎淑君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谢焕武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红***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火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尤其是一种防火门。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93238669.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火门,该防火门的门体一侧经转轴连接于门框上,其门框和门体特别地具有空腔,在门框和门体上分别设置有门框空腔进流口和门体空腔进流口,在门框空腔和门体空腔上分别设置有与外部相通的微孔。当防火门附近发生火灾时,可通过门框空腔进流口和门体空腔进流口向门框和门体内注入水流。一旦火焰使门框和门体内的水升温至沸腾时,水即汽化成水蒸汽,从门框和门体上的微孔向外喷出,从而使门框和门体不致升温过高,相应提高了防火门的耐火性,有效地阻止火灾蔓延。在上述现有产品中,门体空腔进流口经耐火软管与外部的供水管相连通。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暴露在外的耐火软管不但影响了防火门的美观,更为重要的是,它实际上成为了防火门的薄弱环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耐火软管可能出现老化或破裂,在发生火灾时,老化或破裂的耐火软管不能正常地向门体空腔供水,从而严重地影响了防火门的防火性能。因此,有必要对上述产品作更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上述产品的供水结构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防火性能更为稳定的汽雾防火门。
本实用新型的汽雾防火门具有门框和与门框相配合的门体,门体的一侧经转轴连接于门框上,在门体上设置有门体空腔,该门体空腔具有进流口和与外部相通的通孔,其特征是所述将门体连接于门框上的转轴为内部具有空腔的空心转轴,所述空心转轴的空腔与门体空腔相连通,所述空心转轴具有与其空腔相通的进流口,所述门体空腔的进流口由该空心转轴的进流口充当。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内部具有空腔、且将门体的一侧连接于门框上的的空心转轴可以是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它可以是普通合页中的转轴,也可以是在门体的一侧之上端和下端设置的门体转轴。与现有的作为连接管路的耐火软管相比较,通过该空心转轴实现门体空腔与外部水路的连接,可以大大提高连接管路的耐火性,从而改善汽雾防火门的耐火性能。在本实用新型中,门体结构可以直接沿用上述现有防火门的结构。当然,也可以对其作适当的改进。例如,可以让门体由矩形框架和固定在矩形框架上的面板构成,并在矩形框架的架体内设置连通的空腔,让该矩形框架内的连通空腔构成所述门体空腔。此种门体结构有利于节省门体的制作材料,可使门体的重量减轻,相应降低对门框和连接件的技术要求和制作费用。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门框上也可以设置盛水空腔和相应的出流孔,从而可以将水流引入门框并向外喷出,进一步提高汽雾防火门的防火性能。同时,还可以直接使空心转轴的进流口与门框空腔相连通。这样,当门框空腔进水时,水流就可以经空心转轴直接进入门体空腔,达到为门体空腔充水的目的。这一种方式有利于简化用户的管路连接,因而也是一种较佳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中防火门的使用方式与前述现有防火门相似,即可以事先将空心转轴的进流口与外部水路管道相连,并适当设置供水控制阀门。当发生火灾时,可通过空心转轴的进流口向门体空腔内注入水流。注入门体空腔内的水流可以通过与外部相通的通孔向外喷出,将门体表面淋湿,当火焰使门体上的水升温至沸腾时,水即汽化成水蒸汽,在门体周围形成汽雾。水的汽化将带走热量,使门体不致升温过高,从而提高防火门的耐火性。
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空心转轴实现门体空腔与外部水路的连接,可以防止因耐火软管老化或破裂造成的供水故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有利于简化供水管路,从而改善汽雾防火门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汽雾防火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2中汽雾防火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铰链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黎淑君,未经陈明;黎淑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76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