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道泪导管无效
申请号: | 01250308.8 | 申请日: | 2001-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4964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26 |
发明(设计)人: | 程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世明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71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道泪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治泪道阻塞的医疗保健用品——新道泪导管,特别适用于泪小点,泪小管、鼻泪管因外伤或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泪道疾患引起的泪道阻塞。
背景技术
溢泪的病人随处可见,主要为泪道阻塞所致,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并无泪道化脓性炎症表现。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泪道插管,若采用逆行插管,操作复杂,且易脱落,对泪小管等泪道上段阻塞也不适宜。若采用常规顺行插管,由于泪道弯曲纤细,长达4.8cm左右,留置的泪道管因管腔长而狭小,易于堵塞,导致泪液引流不畅。严重的病人根本无法插通或强行插管时易形成假道。激光虽能帮助疏通,但术后泪道炎性组织增生可致远期效果差,最终还需长期植入泪导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通过原泪道插管的新道泪导管,具有结构简单,手术简单迅速,术后不会出现炎症、远期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新道泪导管,它有一根细长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导管的上端管口处外端有一圆环,圆环两侧各有一枚防滑针,在导管下端管壁上有2条相对应的裂缝,该裂缝从下端管口沿管壁垂直向上,其所在位置方向与防滑针一致。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所示,其中1导管,2圆环,3防滑针,4裂缝。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通过原泪道插管的新道泪导管,管腔可较大,直接从结膜囊并经过鼻旁皮下组织插入鼻前庭,从而达到泪液改道引流的目的。该种泪导管1用纯金(24K)制作,泪导管1长4cm左右,外径2.0mm左右,内径1.5mm左右,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比较,具特征在于:上端管口外绕0.5mm直径金丝的圆环2,圆环2两侧各有一枚长1.0mm左右,直径0.5mm左右的防滑针3,防止导管1下滑;另外,在下端管口处管壁上有2条相对应的裂缝4,该裂缝4从下端管口沿管壁垂直向上,长约5-8mm,其所在位置方向与防滑针3一致,便于插管成功后将露出于鼻前庭的导管下端管壁反折90°成两叶,以防止导管上滑。本实用新型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价格较低,可用手工制作也可机械规模生产,纯金不易氧化,对人体组织刺激小,不影响外观美容,经临床试验无明显毒副作用。由于插管不经过原泪道,简单迅速,易于学习和推广。
下面给出一个手术实施例:取不同长度的新道泪导管置入常规器械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用生理盐水冲洗于净备用。先于患侧眼结膜囊内滴1%地卡因3次作表面麻醉,再用浸有地卡因的棉球作鼻前庭内麻醉和以1%利多卡因沿穿刺线鼻旁皮下作浸润麻醉。取出鼻内棉球,用腹穿针套上针芯从鼻前庭内紧贴骨壁上方进针,经鼻旁皮下直至泪阜外下方结膜处穿出,然后用尖刀在与睑裂平行方向切开针头顶起之球结膜约2mm左右,使其显露腹穿针套管上缘,测量腹穿针人体组织外部份以计算出所需导管长度,边退出针芯边插入适合导管,最后拔出腹穿针套管,用止血钳反折露出于鼻前庭之导管下端部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世明,未经程世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03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