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力锅气控开关无效
申请号: | 01251855.7 | 申请日: | 200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5002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发明(设计)人: | 麻泰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麻泰登 |
主分类号: | A47J27/62 | 分类号: | A47J27/62;F23N5/00 |
代理公司: | 南宁明智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黎明天 |
地址: | 5134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锅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压力锅气控开关。
目前尚未发现有类似利用“气控”装置对压力锅结合燃气灶煮饭进行监控(自动)整个作业过程,以达到有电饭锅煮饭时自控整个作业过程一样效果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产品。
广西电视台《百姓专利》栏目曾介绍过三例类似的发明:
①用大、小共两个供气定时开关组成,用输气管将之与燃气灶连通,作业煮饭时,先称米量,并按拟定的被煮米量所需的段设供火时间进行人工定时给压力锅加热。
②将有电子、机电部件及供气开关组成一个总箱装置(连接一个外延的控温器),用输气管将总装置与燃气灶连接;煮饭时,以设定的给压力锅加热至120度为饭煮熟为限,经探温器传感,总装置即自动停火。
③将电子、机电部件和变流开关等件装在燃气灶内,煮饭时以压力锅产气外排为限,经传感,即自动变火,至停火。
我认为上叙各例有如下缺点:①需人工称米,段设供火时间长度不可靠,操作不便;②没有变火功能,直接影响饭熟程度及质量;③关键部件装在火灶内,易受滴水、高温干扰,会直接影响性能、寿命;且②、③均有带电部件,结构繁杂,是否适应厨房湿、温条件?相对故障率较机械部件高,同时需另接电源或充电且不便于普通用户的自行维修保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机械结构,坚实耐用,自动准确,操作方便,自行维护保养容易的压力锅自控开关。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由气控推启、擒纵器、限时器、变流开关四部分组成,①从气控推启部分的锥形圆塔的平衡座4上下轴心处钻开一个直通圆孔1,由座顶部往下开牙钮进的排气管底部和从座底往上扩孔开设的压封胶垫平台两者间形成一段柱体圆孔,气室3上部通往排气管5,下连压封胶垫2,横向开一孔连通活塞室;②圆柱体形的传动钮19上部与限时器主轮轴16连接,下部与变流开关的心轴转把20连接;轴心通孔,上部横开一半圆缺口,连通一条横槽17,里面设置限时器传动销24,下部竖开一段直通槽18,所有槽、缺口都是通往对面,呈两边对称状;③在变流开关的心轴23中部竖开一长条形槽孔26,槽孔中部垂直向外开一呈倒三角形的变通横槽25。
本气控开关具有以下功能及优点:利用压力锅内的气压传动变火,具有直接、准确的效果;能自动准确、适时变火闷煮,保证被煮物熟透不被烧糊;延时用常火的功能,可作煮、闷、蒸各种需大火时间长度不同的被煮物,适时用足大火后,方受小火闷煮,保证熟透;采用纯机械结构,坚实、耐用、使用寿命长,并便于用户的自行维修保养;不须改变压力锅、燃气灶的原有装置,配套安装使用时,关键部件离火较远,且机械部件耐湿耐温性较强,操作部份简便明了,用户容易接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以下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在压力锅上部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总控部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延时用常火操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心轴转把部份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由气控推启、擒纵器、限时器、变流开关四部分组成。
1、气控推启部分:
由一个锥体圆塔的平衡座4和一个软轴传动杆等组成,见图2。
(1)圆锥体平衡座4呈“八”字状,座底往上的中心处开有一直通孔1,上端往下开牙(将一支压力锅排气管5安上)底部再用铣刀扩孔往上处,形成个压封胶垫平台,平台与上端钮进的排气管5底部保留有一定距离,使之形成一个气室3,将扩孔开内牙往胶垫平台内放一个加厚的耐温韧性胶垫2(胶垫中心开孔通气室),将一个开外牙的扎孔套(不容易生锈的铝、铜材料做)扭入扩孔内,固紧压封胶垫;在与气室3中间的水平线横开个通气小孔,再用钻头扩孔(以不钻通气室和下部的扩孔内牙为限)将活塞套装进(氧焊密封),活塞套向外一端开外牙、套内有活塞6;活塞两头均开有半面球形凹槽,活塞向外的一端固定一节附柄,使之通过活塞压封胶垫心孔,观察窗固定套心孔,直通观察窗7,活塞长度应比活塞套短,使之有一定比例的运动距离,活塞、附柄、活塞套应用铜质或不锈钢材料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麻泰登,未经麻泰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18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