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内窥镜专用电凝吸引冲洗器无效
申请号: | 01252165.5 | 申请日: | 2001-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977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03 |
发明(设计)人: | 熊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欣 |
主分类号: | A61B18/00 | 分类号: | A61B18/00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荆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德斌 |
地址: | 434100 湖北省荆州市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专用 吸引 冲洗 | ||
一种电凝吸引冲洗器,特别涉及一种鼻内窥镜专用电凝吸引冲洗器,属鼻内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器械领域。
鼻内窥镜是耳鼻咽喉科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鼻腔及鼻窦的检查及手术。因为鼻腔及鼻窦特有的解剖结构特点:前鼻孔较小,鼻腔鼻窦容积有限,因此,进出鼻腔及鼻窦的手术器械不能太多,除鼻内窥镜外,另外还可进入一件管径5mm左右的器械。所以,在行鼻内窥镜手术时,如有术中出血,将影响视野清晰,必须将术腔中血液吸净或用肾上腺素纱条压迫止血。如遇较大血管出血,则只有用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压迫止血,手术被迫停止。
目前在手术中可使用吸引器将血液吸净后再用双极电凝止血,但是,在出血较汹涌时,在吸净出血抽出吸引器换用双极电凝时,往往术腔中已积满血液,使电凝止血无法进行。此时,只有用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填塞术腔,手术被迫终止。另外,由于血液污染鼻内窥镜头,使镜头一片模糊,不能看清术腔,必须将鼻内窥镜抽出擦净后再次进入术腔,影响手术时间,在大出血时,则后果将更严重。
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对耳鼻咽喉科手术中的止血器械进行了一些改进,如申请号为92108653.9公布的一种耳鼻喉科中空管电凝器,仅用于电凝和吸除焦烟,但不能吸除手术中的出血,因而,不能解决鼻内窥镜手术中所出现的问题。另外,专利号为94229310.X公布的一种电凝吸引器,虽能将电凝与吸引结合在一起使用,可解决外科手术中出血的问题,但由于鼻内窥镜检查与手术是在一狭小范围内进行,对电凝吸引器的大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容纳更多的手术器械;而且该吸引器没有冲洗功能,不能解决术中被血污染镜头而使镜头变模糊的问题,因此,也不能克服鼻内窥镜检查和手术中所出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鼻腔、鼻窦容积狭小区域,能将吸净血液、电凝止血、术腔及镜头血污冲洗在一个器械内完成,节约手术时间,准确地将血管电凝止血的鼻内窥镜专用电凝吸引冲洗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上述目的的。
该鼻内窥镜专用电凝吸引冲洗器由金属管体2、绝缘套管3、手柄4及吸引冲洗阀5组成,其特征在于:金属管体2外表面套有一层下端短于金属管体2的绝缘套管3,金属管体2的上端装有手柄4,手柄4上装有吸引冲洗阀5。吸引冲洗阀5的阀芯14上的一侧开有定向槽10及冲洗孔11和吸引孔12,与该侧成90°的另一侧制有冲洗孔13,阀芯14的底部装有一弹簧7,冲洗阀5外部的两侧分别制有电极插头8及冲洗管接头9,上部制有一吸引管接头6。金属管体2的外径为2-5mm,内径为1-4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解决了目前鼻内窥镜手术中因术腔小,止血困难,以及镜头因血污变得模糊,使视野不清,影响手术时间的问题,使术中止血很容易,且迅速、可靠。术后术腔不用填塞纱条及明胶海绵,敞开术腔,减轻了术腔水肿,术后换药时间短,恢复快,降低了术后感染率。同时,因有冲洗装置,使镜头被血污掩盖的时间变短,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附图1为鼻内窥镜专用电凝吸引冲洗器的主视图;
附图2为鼻内窥镜专用电凝吸引冲洗器的俯视图;
附图3为冲洗阀阀芯的主视图;
附图4为冲洗阀阀芯的俯视图。
该鼻内窥镜专用电凝吸引冲洗器由金属管体2、绝缘套管3、手柄4及吸引冲洗阀5组成。金属管体2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其外径为3.5mm,内径为2.5mm,长度为160mm,外表面上套为长度为156mm的绝缘套管3,以免在电凝时损伤其它部位组织,其下端的管口1处有4mm裸露供电凝时与病灶部位接触。吸引冲洗阀5通过手柄4装在金属管体2的另一端,其阀芯14上开有吸引孔12及冲洗孔11、13,冲洗孔11与13相通,并与吸引冲洗阀5上的冲洗管接头9可相通。吸引孔12与吸引管接头6可相通。阀芯14上开有一定向槽10,可使阀芯14在吸引冲洗阀5内移动时不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欣,未经熊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21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