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隐藏式键盘的手持式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53350.5 | 申请日: | 200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960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发明(设计)人: | 赖振兴;潘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集团(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H04M1/2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10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隐藏 键盘 手持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隐藏式键盘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特别是针对小型资讯产品(如PDA、移动电话等),提供一种结合键盘的构造,让使用者可以选择以键盘输入资料讯息。
背景技术
由于通讯技术的进步,让使用者逐渐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手提式个人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移动电话或是其他装置从互联网上获得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多媒体资料与内容。
不过,尽管相关技术日渐成熟,移动上网却有相当大的问题仍然无法被突破,特别是小型资讯产品(如PDA、移动电话等)资料输入的困难。因为此类带有显示屏的小型资讯产品为求携带使用的方便,外型一般都只有手掌般的大小,但是为了显示功能讯息,机体上仍然具备了一个显示屏,尤其是PDA,一般PDA产品上的显示屏几乎大到占满了整个机体,剩下的空间只容许再设置少量的功能键,所以对于资料输入的方式,通常都是采用T/P(Touch Panel)手写输入。至于移动电话虽然不像PDA得设有一如此大的显示屏,所以可以在机体上更结合数字键以及些许的功能键。
只是,一般使用者需要输入大量数据资料时,不论采用T/P(Touch Panel)手写输入法或是数字键输入法,对于不习惯使用的人而言,不仅输入的速度慢,而且在长时间执行后会感到疲累。
针对小型资讯产品在输入资料上的不便,近来在市面上已具有附带键盘的设计;如图1所示,此类产品上所设置的键盘与显示屏乃是以面对面的放置,也就是键盘与显示屏分别设置在两个彼此独立的机体上,通过枢接的方式连接成一体,使用时只要将产品从中间对开之后,即可同时见到显示屏与键盘,并利用键盘输入资料。但是如果机体是在盖合的情况下,显示屏则被隐藏于机体内而无法看到,在使用上则还须先将产品打开之后才能使用;由此可知,此类产品不仅在使用上较不具亲合力之外,在不需使用键盘的情况下,键盘还是会显露而占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针对结合有键盘作为输入资料之用的手持式电子装置,提供一种结合键盘的创新构造,特别是一种让电子装置上显示屏可以在任何情况下皆可从外侧看到,此外,键盘于不使用时,还可以收纳隐藏起来,以整体所占用的空间。
根据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电子装置上结合有一抽取式键盘,键盘在平常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收纳于电子装置的机体内,成为一项隐藏式输入设备,俾于需要时再从机体内抽出使用,提供使用者以键盘输入资料数据的功能。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细部特征,兹以较佳实施例配合相关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的一种带有键盘的小型资讯产品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另一视角观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将键盘自机体内完全抽出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于A-A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6中于B-B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13为本实用新型将键盘自机体内抽出的分解动作示意图;
图14~15为本实用新型将键盘自机体外插入的分解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隐藏式键盘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从图2、3、4中可以见悉,本实用新型是由一机体10、一键盘20以及一支撑架30所组成;
在机体10的正面至少具备有一显示屏11,并在内部设有一容置槽12,可用以收纳键盘20,让键盘20插入于容置槽12而隐藏起来;就结合关系而言,键盘20乃是以可动的关系连结于容置槽12内,并且可相对于机体10位移而到达一显露定位于机体10外的使用位置(如图5所示),或是到达一收纳定位于该机体10内的收纳位置(如图3所示);前述的使用位置是指键盘20显露于机体10外,可供作输入资料之用;而收纳位置则是指键盘20隐藏于容置槽12内的状态。
请配合图6所示,机体10与键盘20在邻接位置上匹配设有导槽13与导柱21,且导柱21可套接于导槽13内(如图7所示),并且相对滑移;此外,导槽13是由一段直线槽道131以及一段弧型槽道132所组成,且弧型槽道132是位于容置槽12开口处,以供键盘20以导柱13与弹性定位机构22配合作用,沿着弧型槽道132转向位移(容后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集团(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集团(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33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