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53785.3 | 申请日: | 200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5042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07 |
发明(设计)人: | 韩桂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桂旺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B01D17/032;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潘志龙 |
地址: | 2018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环保技术领域,是一种用来净化污水的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及其他行业中物理性污染水的净化。
技术背景
现有污水分离装置中,有一种叫做隔油池的装置,在油库里较为常见,作用是将混在水中的油分离出来,工作原理如图1,整个装置由初级、次级、第三级净化槽组成,初级净化槽靠上部装有进水管,并装有进水阀门控制进水量,第三级净化槽靠下部装有出水管和出水阀门控制放水,初级净化槽与次级净化槽之间,次级净化槽与第三级净化槽之间,靠近底部的壁上均有连通口。当混有油的水经进水阀门和进水管进入初级净化槽,水中的油,因不溶于水且比重小于水,油就浮在初净水的水面上,初净水经过连通口流入次级净化槽,在次级净化槽中,残留的油同样浮在次净水的水面上,次净水经过连通口流入第三级净化槽,在第三级净化槽中,极少量残留的油同样浮在净化水的水面上,净化水经出水管和出水阀门排出。工作时,进水阀门以控制流量为主,出水阀门以控制液位高度为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对上述隔油池装置的改进。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净化装置由若干个净化槽组成,在初级净化槽(3)上装有进水阀门(1)和进水管(2),在末级净化槽(6)上装有出水管(7)和出水阀门(8),各净化槽侧壁上均装有悬浮物排出管(10),底部中央装有沉淀物排出管(11),各级净化槽之间装有埋头溢流管(4)。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初级净化槽(3)上的进水管(2)向下伸入到液位高度的中部并拐90度弯(如K向视图所示)。悬浮物排出管(10)高于溢流管(4),且高度可调,管口位于净化槽中央。埋头溢流管(4)的出入端位于液位高度的中间位置,进入后一级净化槽的出水端与进水管(2)一样有90度弯头。出水管(7)的管口也位于液位高度的中间位置。
工作时,通过进水阀门(1)控制需净化的浑水的流入量;根据各净化槽漂浮杂质的多少,用悬浮物排出管(10)上的阀门(9)控制排污量;根据沉淀杂质的多少,用沉淀物排出管(11)上的阀门(12)控制排沉淀物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应用比重小于水的杂质会浮上水面而比重大于水的杂质会沉入水底的原理外,本设计人提出的韩氏原理。
韩氏原理是说:液体旋转产生旋涡,在浮力和液体流动的共同作用下,漂浮物集中于旋涡上中心,沉淀物集中于旋涡下中心。
如图3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液体,当液体绕圆柱轴线旋转时,就产生了旋涡。此时液体的流动方向V1绕EF轴转动;另外还有V2的运动轨迹是A→E→O→G→A;V3的运动轨迹是B→E→O→H→B;V4的运动轨迹是C→F→O→G→O;V5的运动轨迹是D→F→O→H→D;槽内液体的整体运动则分别是V1+V2,V1+V3,V1+V4,V1+V5的矢量和。
流体总是从压力高的地方流向压力低的地方,因此从水的流动方向证明,旋涡边缘的压力高于旋涡中心的压力。悬浮物的运动方向就是浮力的方向,总是将悬浮物从高压侧推向低压侧,最后的结论是液体的流动力和浮力将悬浮物集中到旋涡上中心点E。
沉淀物因比重大于液体的比重而沉于液体底部,在V4和V5液体流动力的作用下,将沉淀物推到槽底的中心,即F点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污水经进水阀门(1)和进水管(2)进入初级净化槽(3)的中部,因进水管的出水端有90度弯头,入槽的水流是水平流出的,使槽中的水旋转,形成旋涡,比重小于水的杂质集中于旋涡上中心附近,比重大于水的杂质集中于旋涡下中心附近。液位升高并旋转,当液位上升到溢流管的上溢流口时,初级净化槽(3)中的初净水经过溢流管(4)溢入次级净化槽(5)的中部,次级净化槽(5)中液位升高并旋转,当液位上升到溢流管(4)的上溢流口时,次级净化槽(5)中的次净水经过溢流管(4)溢入下一级净化槽的中部,下一级净化槽中液位升高并旋转,以此类推,直到倒数第二级净化槽中的干净水经过溢流管(4)溢入末级净化槽(6)中,再一次净化的干净水经过排水管(7)和排水阀门(8)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隔油池的机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污水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示的零部件名称为:
1-进水阀门 2-进水管 3-初级净化槽 4-溢流管
5-次级净化槽 6-末级净化槽 7-出水管 8-出水阀门
9-悬浮物排出阀门 10-悬浮物排出管 11-沉淀物排出管
12-沉淀物排出阀门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韩氏原理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有三个正方体形净化槽组成,初级净化槽(3)上装有进水阀门(1)和进水管(2),进水管的下端如K向视图所示有90度弯头,末级净化槽(6)上装有出水管(7)和出水阀门(8),初级净化槽(3)与次级净化槽(5)之间,次级净化槽(5)与末级净化槽(6)之间,均装有溢流管(4),其出入端均位于液位高度的中部,溢流管(4)的出水端和进水管(2)一样有90度弯头,在各净化槽的壁上比溢流管(4)稍高处装有悬浮物排出管(10),管口位于净化槽中心处,悬浮物排出管(10)上装有阀门(9),净化槽底部中央装有沉淀物排出管(11),其上装有阀门(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桂旺,未经韩桂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37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配线管的管接头
- 下一篇:可改善行车死角的车用照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