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槽内进液管支座无效
申请号: | 01253857.4 | 申请日: | 2001-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5066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1 |
发明(设计)人: | 吴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用 |
主分类号: | C25C7/00 | 分类号: | C25C7/00;C25B1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710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槽内进液管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装置,主要是用于铜电积、电解精炼槽内用的一种槽内进液管支座。
背景技术
一般铜电积、电解精炼的电解液循环方式可分为上进下出、下进上出、槽内用进液管给液两头出液等三种。前两种适用于小极板小槽子的铜精炼工艺中,而大极板大槽子的铜精炼工艺则必须采用槽内用进液管给液两头出液的循环方式,以改善工艺技术条件。现有的槽内进液管支座,一般是用PVC或FRP材质制作,槽内进液管与支座之间的连接是以卡环或抱箍加不锈螺栓形式完成,而支座与槽底之间一般为自由放置或在接触面加粘结剂将支座与槽底粘结在一起。其优点是:PVC或FRP材质性能稳定、耐酸及耐腐蚀。其缺点是:1由于槽内进液管是要经常进行更换或疏通整理作业,每次都要将其卡环或抱箍拆除,作业完成后再将其恢复,既繁琐又费时。2由于槽内进液管支座与槽底之间一般为自由放置或粘结连接方式。如采用前者连接方式,则不利于槽内进液管的固定,将严重恶化精炼工艺条件,最终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如采用后一种连接方式,虽然有利于槽内进液管的固定,但由于支座被粘在精炼槽底,这给槽内阳极泥有清理带来困难,同时不利于支座的检修,一旦支座被损坏,只有将其破坏,更换新的支座而增加费用开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安装使用方便,且耐酸和耐腐的一种槽内进液管支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槽内进液管支座,包括支座,在支座的上方设有与进液管直径大小相配合的沟槽,支座的下方设有吸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支座上方的沟槽呈园弧形或其他形状,支座下方的吸盘为碗形凹坑式或其他形状,支座可以由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与进液管直径大小相配合的沟槽和吸盘,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其安装简易,且有作业环境好、耐酸碱、与槽底固定牢固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这种槽内进液管支座,包括由橡胶制成的支座2,在支座2的上方设有与进液管1直径大小相配合的沟槽2-1,沟槽2-1呈园弧形;进液管1正好压入沟槽2-1内,沟槽2-1的两侧沿对进液管1形成一定的夹持力,使得进液管1能可靠固定在槽内进液管的支座2上。支座2的下方设有吸盘2-2,吸盘2-2为碗形凹坑式。当槽内进液管的支座2在精炼槽底安装位置确定后,自上而下人为对其施加压力,碗形凹坑内的空气被挤出,使之与外界之间形成压差,在压差有作用下支座2牢牢地固定在精炼槽底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用,未经吴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38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